第16部分(第2/4 页)
,他们设计并建造了一座复杂的生死门,每扇门都可以打开,每扇门后都有通道,但只有一个是生门,只有一个通往目的地。
如何才能找出生门到达目的地?而目的地又是什么呢?
注○11:神判,又叫神断,神明裁判、原始仲裁等。是借助神的力量或是某种神秘方式进行裁决的一种巫术手段。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通历史现象,《汉谟拉比法典》、《罗斯真理》均有记载。西欧直到12至13世纪才废除这种裁决方式。日本的一些地区在“大化革新”前还存在。我国云南地区的部分少数民族至今保留这种巫术形式来解决民间纠纷。
注○12:原始的五行崇拜,即对水火金土木的崇拜,是逐渐从泛神崇拜发展而来的。包含着朴素的辨证法道理,其以最简明的方法揭示了事物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生相克的关系。并将水火土木金与其他事物的普遍联系视为普遍规律,得出“五行生万物”、“五行万物之本”的结论。“五为万物之本”,这一认识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非同小可的命意,它合乎中国人追求极致、整全、合谐的审美情趣,给人以完满、圆满的满足感。“五行万物之本,天地百物,莫不用之”这种五行学说盛行于春秋战国之交,至战国晚期达到高峰。这时五行说广泛应用于天文、地理、历法、音乐、医学、道德、政治等诸多领域,形成了五行配万物的理论。如天地有五方、人体有五内、人生有五福、人伦有五常、尊贵有五爵、事君有五谏、天子有五门、五路,等等。
注○13:五虐之刑:大辟、劓、刵、椓、黥。大辟即死刑;劓为割鼻;刵为割双耳,而后演变为刖,即砍脚;椓:割生殖器,而后演化为宫,即阉割;黥为刺面。原始社会晚期的苗蛮部族率先摆脱神权束缚,创建以五虐之刑,这种以肉刑为体系的刑罚体系是当时中华文明最完善的刑法,标志着华夏法律进入习惯法时代。而后夏朝借鉴五虐之刑创造夏朝法律,从而进入成文法时代。(苗蛮部族:远古社会末期,黄河、长江流域出现了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这三大集团实际上就是三个较大的部落联盟。)
注○14:定杀:是秦朝时的一种死刑,将人溺在水中淹死,一般用于传染病的犯人。
注○15:五刑:是华夏文明受到五行学说的影响在法制上的表现。把五行与一定的刑罚方法联结起来,从多种刑罚方法中遴选五种固定下来作为正式的刑种,以示顺乎天意。自苗蛮部族创五虐之刑开始,华夏刑罚经历漫长的习惯至习惯法至成文法,一直保持着正刑五种的文化习惯。20世纪初以来,我国屡次修律均在西方刑法思想指导下进行,主刑的内容已不断更新,但也没有突破“五”的框界;即便是新中国创制的两部刑法典所规定的主刑也是五种。
第十章 圆洞的秘密
坐在纯粹的黑暗里,时间似乎胶住了。方离打了个呵欠,觉得说不出的困顿,也不知道是不是睡着了,反正是听到一声呼喊才回过神来的。
“你在干什么?”甘国栋的声音很大,环形墙壁将它折射回来,重重的回音振动着方离的耳膜。她愕然,说:“我没干什么?”话一出口,感觉到手指尖的疼痛,手指缝里似乎有泥垢。于从容家墙壁上的划痕在脑海里一闪。随即方离意识到自己是站在墙边,刚才她明明是坐在甘国栋附近的,发生什么事?
方离疑惑地掏出手机,开机,亮光一闪又变黑,彻底的没电了,不过这短短一刹也足够她看清楚手指缝里一条颜色暗沉的污垢,似是墙上的油彩。血色一下子从脸上褪却,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不妥。“刚才我怎么了?”
“你自己不知道?”
“我……”方离努力地回忆着,还没有想明白怎么回事,头顶一阵咯吱咯吱声,黑暗里现出一个方形洞穴,灯光飘落了下来。雷云山焦灼的声音传来:“甘教授,方离,你们没事吧?”
“我没事,不过甘教授受伤了。”方离长呼一口气,能够看到第八墓室生死门,令她万分激动,但这激动已经被黑暗与饥饿磨却不少。
雷云山与医护人员带着应急灯下来。看到生死门与壁画,雷云山惊喜的说不出话来,都忘了慰问躺在地上的甘国栋。医护人员将甘国栋搬走,方离疲倦的无力激动,也跟了出去,一问梁平,才知道自己掉到里面有六个多钟头,他们试了很多种方法才挪动肩辇。
方离随着医护人员到了考古队的营地。营地就安在附近居民的独立大院里。她胡乱塞点东西进肚子里,就坐在外面的大榕树下,天空里没有月亮,只有不多的星星,民居的院子离着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