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部分(第1/4 页)
艘,连建造二艘都感到吃力。要知道,建造一艘快速战列舰花费的钢铁,足以武装一个步兵师,或者一个装甲旅。而一艘战列舰执行一次战斗任务所消耗的物资,足以满足一个步兵团,或者一个装甲营执行一次大规模战役行动的需求。
战略目的与战术要求决定了设计理念。
如此看来,帝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不见得能够满足德国海军的要求。比如,帝国海军要求快速战列舰的续航力必须在一万二千海里之上,最好能够达到一万五千海里。对德国海军来说,这项性能要求就完全没有意义,因为德国海军的战列舰不会到四千海里之外去执行作战任务。
这并不表示帝国海军的所有战舰都无法适合德国海军。
当时,至少有一种战舰正好能够满足德国海军的战略需要,并且能够满足德国海军的战术指标,那就是帝国海军的大型巡洋舰。
对德国海军来说,帝国海军的大型巡洋舰相当于其战列巡洋舰。最重要的是,德国海军在近期之内,其主要任务还是破坏英国的海上生命线,争取在战略上压垮英国。如此一来,速度快、火力强、防护适中、续航力巨大、自持能力强大的大型巡洋舰正好能够满足德国海军执行破交作战的需求。
按照雷霄霆的分析,德国海军有足够的能力按照帝国海军的设计建造大型巡洋舰。
另外,德国海军可以选择从帝国引进三百毫米舰炮的生产技术,如果德国不愿意花大价钱购买,也可以在大型巡洋舰上使用其已有的十一英寸舰炮。
最重要的是,帝国不需要花费多少力气就能帮助德国完成大型巡洋舰的设计工作。
会议开到了大半夜,在雷霄霆介绍了基本情况之后,陈锦宽并没有急着做出决定。
照陈锦宽的意思,萧鼎昆正在与德国元首接洽,在双方政府就转让战舰建造技术达成相关协议之前,帝国海军只需要做好基本的准备工作,不需要急着给雷德尔答复。反正,这类事情一般都不会由海军做主。
第九卷 投石问路 第六章 … 先海后陆
海军技术转让谈判最终变成了军事技术合作共享谈判。
很快,土耳其、意大利、南部非洲(当时南非已经获得了一部分国家主权,只是并没有宣布独立,名义上仍然是帝国的海外领地),埃及(在帝国陆战队占领了苏伊士运河之后,埃及就宣布独立,并且加入了同盟国集团),日本(民主日本)等国也参加了谈判,并且将谈判范围扩大到了所有军事技术。
按照萧鼎昆的意思,帝国可以将一些关键技术,特别是对提高海军战斗力至关重要的技术提供给重要盟国,甚至帮助盟国设计大型战舰。同时,同盟国集团内有能力与实力的国家也应该做出相关的贡献,比如向其他盟国提供一些陆军方面的技术。
显然,萧鼎昆的矛头对准了德国。
虽然当时德国在海军装备方面不怎么样,但是德国陆军的装备却是世界一流,很多技术连帝国都垂涎三尺。不说别的,德国陆军的七十五毫米反坦克炮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帝国陆军一直想引进,可一直没能与德国达成协议。另外,德国制造坦克装甲的技术,以及坦克燃气发动机的技术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帝国在这方面比德国差了很大一截。
对于萧鼎昆的提议,土耳其与意大利立即表态支持。
毫无疑问,这两个国家都想获得帝国与德国的先进技术,而他们能够拿出来的先进技术并不是很多。
另外几个国家(地区)也都在帝国的控制之中,自然举双手赞成。
似乎早就预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十一月底,同盟国首脑齐聚开罗的时候,德国元首提出,拿出来共享的应该只有技术,还有资源。德国元首的理由也很简单,决定战争胜败的不仅仅是技术,资源更重要。
如此一来,问题就变得复杂了。
当时。对德国元首的提议最为不满地就是土耳其。因为土耳其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术,却拥有与其国力不相称的资源。比如,产自土耳其南部海湾地区的天然气就能满足同盟国的需求,而产自土耳其中部地区的重油则提供给了帝国、德国与意大利三个盟国。可以说,除了在南面牵制住俄罗斯之外,土耳其在战争做出地最大贡献就是将其出产的战略资源源源不断的输往盟国。
如果按照德国元首地意思。可以用技术换资源地话。土耳其地收入将大大减少。
相反。意大利则暗中赞成德国元首地提议。说白了。意大利是一个资源比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