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得。该著述图文并茂,从海南籍南侨机工(约占南侨机工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这一特定的视角,不仅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南侨机工抗日救国的感人历史,而且记叙了他们定居国内后投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经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它的出版,将加深人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并为深入研究南侨机工回国援助祖国抗战的壮举,做出了自己独到的贡献。因此,我们将本书列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文库之六》出版。
在此,我衷心希望:《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文库》的问世,有利于将华侨华人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2007年2月
序(1)
(厦门)华侨博物院名誉院长:陈毅明
《再会吧南洋》是一本好书。我很荣幸得到两位作者的信任,在付印前就能读到它,并应约写一点感言。
书中的主人公,作为个体,都是65年前生活在海外的风华正茂的华侨青年,为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们义无反顾地回到已是山河破碎的祖国,为抗日战争服务。作为群体,这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从广大侨胞抗敌救国的团结奋起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最具规模、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华侨群体——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也指服务团成员)。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里程碑,也是海外华侨团结自觉的里程碑。华侨是中华民族在海外的一个支脉,具有开放的眼界、爱国的传统和热爱和平的善良愿望。1931年,日本侵略者精心策划了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中华民族陷入了近代以来最悲惨最受屈辱的深渊。从那时起,华侨始终密切关注着祖国的命运。1937年,日本侵略者蓄意制造七七卢沟桥事变,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罪恶枪声,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随即爆发。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团结全国人民,与民族敌人——日本侵略者进行的殊死的民族解放战争。海外侨胞誓为祖国后盾,在世界各地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敌救国运动,以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援祖国抗战,成为与中国国民党控制的正面战场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同时展开的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一支生力军。
当时海外华侨千万,其中八百多万侨居南洋(东南亚)。南洋及我国的香港,在当时都是英、荷、美、法等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暹罗即泰国除外)。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英国对日本推行“中立”政策(暹罗亦然),英国殖民统治当局禁止马来亚(包括新加坡)华侨公开进行抗日活动。新加坡是南洋华侨的经济、文化和爱国救国活动的中心,在那里的华侨抗日救国组织,不允许公开打出“抗日”的旗号,于是就以“服务”、“救护”、“救济”等民众慈善社团的名目出现。1938年10月在新加坡成立的南洋华侨抗日救国的领导机构取名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或“南侨筹赈会”),主席陈嘉庚。1939年初,在中国沿海港口相继沦陷或被日军封锁,原有的香港至广州和香港经海防转越桂线入广西的两条国际通道也被切断的危急关头,云南省动员10个民族的20万筑路民工,用8个月时间赶建的滇缅公路全线通车。一条新的国际通道开通了,海外华侨和国际组织捐赠的汽车也有了,而司机和修车技工(南洋华侨统称之为“机工”)却大量缺乏。于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致函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请代为招募所需人员。
陈嘉庚急祖国之所急,即于1939年2月7日由南侨总会发出《征募汽车修机驶机人员回国》通告,强调“事关祖国复兴大业,望各地侨领侨胞,深切办理是要。”他同时函促马来亚各埠筹赈会立即开展动员、培训和选拔华侨“修机”、“驶机”人员的工作。陈嘉庚是深受华侨信任和爱戴的领袖,他一号召,群起响应。华侨机工视此为报国良机,奋袂而起,踊跃报名应征。有的放弃高薪,结伴而归;有的安顿好父母妻儿,匆匆踏上征程;有的铁心救国而别离刚入门的新娘,或别离已有身孕的爱妻,或别离已山盟海誓的恋人;年纪小的就多报几岁,超龄的则设法减掉岁数;还有女扮男装应募的当代“花木兰”。
据不完全统计,从世界各地(大多从东南亚)回国参加抗战的华侨有5万人。1939年2月至9月,南侨总会招募“南洋华侨机工”,组成“回国服务团”,分15批回国(其中由各地集中到新加坡出发的有9批),共3193人,加上此前(如19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