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忍不住出言调笑,顿时惹得秋蕊小脸通红,伸手就胳肢张灏肋下,羞怒道:“痒死你这个小坏蛋,连姐姐都调戏。”
实在是受不住了,张灏被她挠的整个人都缩成一团,一边不停的喘气,一边只得投降笑道:“不敢了,不敢了,投降。”
“哼,看你这小家伙,还敢取笑我。”大胜的秋蕊得意娇笑,扭身朝着一边走去。
片刻工夫,端着一盆清水过来,伺候张灏净手,秋蕊拿出一块崭新的白丝巾,细心帮着他擦手,又换过一块干净手帕,接着擦了一遍,直看得张灏心中大叫奢侈。
那边的两个嬷嬷已经告退,张婉儿起身送了下,目送人家远去后,走至圆桌跟前,看了眼桌子上的菜肴,朝着她身边的大丫头秋云吩咐道:“今儿个让烟翠她们受委屈了,得给大家压压惊,去,让厨房在上一桌酒菜,晚上所有人都聚在一起,好生庆祝一下。”
“是,小姐。”笑着应承,姿色平常,为人老实本分的秋云,赶紧掀起门帘,朝院子中走去。
听到姐姐的话,张灏突然想起什么,高声喊道:“秋云姐姐,让厨房顺便抄上几个肉菜,送张三院子里去,就说是我吩咐的。”
“是,二爷,婢子知道了。”
听得小姐要款待大家,院子中的丫鬟婆子顿时欢笑,不大会工夫儿,使出浑身解数的厨娘,赶紧又送上满满一桌子的好菜,整个院子中将近二十个人,团团围坐在两张桌子前,开怀畅饮,吃酒嬉闹。
闹腾了两个时辰,直到前院的护卫赶来相劝,一屋子的女人才偃旗息鼓,梳洗的梳洗,收拾的收拾,一个个渐渐散去。
第二天一早,张灏准时起来,带着张栋兄弟俩接着锻炼身体,三人不知不觉中跑到院子外。
暖风习习,十几间瓦房错落在地势略高的平地上,一个个栅栏围起的小院子中,除了砖瓦房外,还有茅草窝棚,圈起的猪圈,用木头搭建的鸡舍,浆洗后晾晒的旧衣物,搭在高高的竹竿上,随着风儿飘来飘去。
整个村子下方的低洼处,都是大块大块的水田,成片的翠绿秧苗整整齐齐的插在水中,此时已经快要入夏,水稻长势喜人,而地势高处,沿伸到小山脚下,则种着其他农作物,张灏对农事半点不知,只能认出田垄间种着的一些蔬菜。
嗅着不太好闻的空气,张灏兴致很高的问道:“村上的农家日子过得如何?”
身后的张梁指着在田地间干活的村民,笑道:“日子好的呢,这京城附近,一年四季天气温暖,此地水源多,种的粮食收成比北平那多得多了,因为这里都是咱张府的田产,所以他们也不用给粮长,里长交赋税,每年按收成送些粮食野味什么的到府上孝敬就成,家家都有余粮。”
满意的点点头,张灏感慨的望着在田地间,正在勤劳干活的农民,如今朝廷实行的农税政策,他多少知道些皮毛,现在是永乐初年,整个大明朝的农民日子,正处于最好的黄金时期,皇帝倡导轻徭薄税,严惩土地兼并和官员**。
基本上家家户户的日子都不错,在加上这百年间一直是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所以此时人少地多,庞大的官僚阶层还未形成,反正未来的五十年内,好日子都不会有太大改变。
笑呵呵的看了半天,即使张灏不懂农业,也能看出此地田地不多,种植的农作物单一,指着远处一大片田野,问道:“那里怎么没有开垦成农田,多浪费。”
张栋笑了,朝着远方说道:“除了这里几十亩田地外,这附近方圆三十顷土地都是二爷您的,只是农户少,土质不好,种不了水稻,府上太太管事也不重视这里,听说城中的勋贵们,都抢着去江南购置田地,这京城天子脚下,反而不敢造次。”
嗯,张灏点点头,有些吃惊此处竟然闲置了这么多土地,还有那江南确实是鱼米之乡,有句话不是说,江南熟,天下足嘛,忽然张灏拍拍脑门,笑道:“以后也不知道那帮大地主,是不是都改种棉花了,反正将来江南的粮食收成反而不能自给自足,得依赖其他省份供应,对了,湖北熟,天下足。”
“什么,棉花?这到可以种种,不过湖北熟,天下足是什么意思?”不解的问道,张栋兄弟有些不明白。
“这倒是个好主意,不过有些麻烦,需要的工人太多了。”张灏也没解释,只是心里盘算着,后世南京确实是织绣工业发达的地方,棉,麻一类的经济作物,的确有很大的利润,不过自己又不懂这些,事情有些难办。
不管了,先一点点的来,张灏又合计了下,转身笑道:“走,回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