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2/4 页)
出,原本趋于平静的波斯故地又乱起来了。
无论是用收税的方式允许波斯百姓保留信仰,还是对付泥涅师,都不及对付唐朝重要。
“你还好意思说,要不是你打了败仗,让中国人大举进入西域,也不会有这些事儿。”众将异口同声的指责起古太白。
在喀布尔的那一战,影响很大,古太白战败的直接后果就是让唐朝大举进入了西域,使得唐朝在西域的力量急剧增强。
这才有如今这混乱不堪的情形,众将当然要把这罪过归到古太白身上。
“我承认,我是战败了,我是有些轻敌。可是,即使我重视,以我手中的兵力,要对付二十万中国军队,也是必败无疑。”古太白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他没有推御责任。
“这事就莫要再提了。”优素福脸一肃,道:“古太白虽败,却是让我们知道中国的底细,也是一功。再说了,他也接受了惩罚。”
从战略层面来看,古太白这一仗虽然败了,却是值得。因为这让阿拉伯帝国知道了唐朝的底细,就可以针对唐朝进行一些布署。
“大人,刚刚收到的消息,中国在西域的诸将已经启程回长安了。”就在这时,一个亲信快步进来,脸色凝重,向优素福禀报。
“中国人动手了!”优素福眼中精光一闪,有些头疼的揉揉眉心。(未完待续。。)
第二章 将星云集
以优素福的才智,不会想不到,李隆基此时召回西域诸将,必然是商议出兵事宜了。等到这些将领回到西域,就是唐朝大举西进的时候。
而眼下的优素福,焦头烂额,波斯故地极为不稳。波斯故地不稳,也就意味着他随时会后院失火。就在这节骨眼上,唐朝又要西进了,即使以优素福的心性胆识,也觉得头疼之极。
“中国人要动手了?”众将也是惊讶。
虽然他们早就想打进中国,征服中国,然而,他们很清楚,眼下并不是与唐朝交战的良机。因为波斯故地是他们的战略基地,波斯故地不稳,冒然开战,会让他们吃大亏的。
可是,这打与不打,已经不能由阿拉伯帝国说了话,得由唐朝说了话。唐朝说要打,那么,大战一定会开始。阿拉伯帝国只有被动迎战,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无妨。”优素福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而且心性胆识过人,眉头一挑,道:“既然中国人要打,那我们就陪他们打。”
这不是废话么?唐朝要开战,你能不陪着打?
“借用中国人的话来说,这就叫水来土屯,兵来将挡,没甚大不了。”优素福大气的挥挥手,道:“我们好好议议,如何打这一仗。”
“大人,我以为,中国人这次进军是善者不来,来者不善。”穆罕默德第一个开口,道:“要是在以往,中国人难以在西域派驻大军。如今情形大为不同了。中国可以调数十万大军进入西域。是以。这一仗是生死之战。”
在以往,唐朝没有征服天竺,无法得到足够的粮草,就限制了唐朝无法在西域派驻大量的军队。如今,李隆基征服了天竺,可以从天竺调运粮草,使得西域的粮草充足,唐朝就可以大量调入军队。
这几年。唐朝在治理天竺一事上大下功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天竺百姓安居乐业,粮草多的是,要多少有多少。
“是以,我以为,我们不宜与中国人硬碰硬,得避中国人的锋芒。”穆罕默德接着道:“我们可以拖,把中国军队拖累拖疲,再相机而动。”
“好主意!”古太白大为赞成这办法。道:“即使中国不用再为西域没有粮草而发愁了,可是数十万大军屯兵西域。若是无所作为的话,这对军心士气的打击极为沉重,要不了多久,唐军就会士气低落,我们就能趁势反击。”
古太白不愧是阿拉伯帝国的名将,他看问题看得很通透。
若是唐朝数十万大军在西域无所作为的话,对军心士气的打击非常沉重。
可以想象一下,唐军是士气高昂而来,一心想要击破阿拉伯帝国。到头来,却是在西域无法行动,不能立功,谁还会士气高昂呢?
“这一拖,还可以为我们争取时间。”穆罕默德接着道:“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就足以把呼罗珊平定,就不用再为此而烦恼,就可以与中国人大战一场。”
眼下的阿拉伯帝国最需要的就是时间,用来重新稳定波斯故地。若真的给他们争取到时间的话,这对唐朝极为不利。
“而且,数十万大军进入西域,即使粮草不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