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页)
天神下凡。
“那是王大帅!是王大帅!”
作为名将,王孝杰在百姓心目中同样有着不低的地位,更别说,这次是他挂帅出征,百姓对他是好感倍增。
狄仁杰一身紫衫,沉稳若山。
“是国老!是国老!”
狄仁杰在百姓心目中拥有不低的地位,百姓见到他,又是一阵欢呼。
李旦紧跟在武则天他们身后而来,百姓一见到他,爆发出惊天的吼声:“皇嗣!皇嗣!”
“这……”李旦听在耳里,大为惊讶,一脸的难以置信。
李旦这个皇嗣是虚的,没有实权,更没有建功立业,竟然让百姓如此激动,他还真是想不到。
“人心思李!”李隆基听在耳里,却是明白原委所在。
虽然武则天代唐成功,然而,百姓仍然心向李氏,见到李旦能不欢呼?
李隆基头戴铁兜鍪,身着明光铠,大步而来,很是威风。
“楚王!那是楚王!”
“楚王!楚王!”
“楚王要上战场?万岁!万岁!”
百姓见到李隆基,爆发出惊天的吼声,个个激动难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称久,千里共婵娟。”
更有人高声吟咏。
第十五章 踏上征程
第十五章踏上征程
中秋之夜,李隆基一首《水调歌头》,一举成名,洛阳百姓都知道李家有儿名隆基,只是很少有人见过李隆基。如今,他们终于如愿以偿的见到了李隆基,个个兴奋不已,自然而然就吟咏起《水调歌头》里的名句。
“楚王好高大,跟天神似的。”
“楚王好英俊,玉树临风啊!天啊,我的闺女幸好没来,不然她会睡不着的。”
“楚王比莲花还要英俊,也不知道哪家的闺女有福气。”
紧接着,百姓就是大声赞叹,赞叹李隆基英俊帅气,玉树临风。
李隆基虽只有十三岁,却有一米八的个头,这已经很惊人了。然而,更加惊人的是,李隆基英俊不凡,玉树临风。
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美男子,要是在现代社会,他出现在大街上,必然会引起无数花痴女尖叫。
李隆基右手举起,冲激动的百姓挥动。
“楚王!楚王!”
百姓更加兴奋了,无不上扯起嗓子大吼。
“哼。”武三思紧跟着李隆基而来,把百姓的吼声听在耳里,大为不爽,暗道:“就你会出风头?我就抢你风头。”
主意一定,武三思脸上泛着亲切的笑容,右手举起,冲百姓挥着,心想百姓一定会为他而欢呼。
“……”
然而,让武三思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本热闹的欢呼声戛然而止,如同被剪刀剪断似的,百姓打量着武三思,个个眼眼神不善。
“这……”武三思万万想不到,竟然是如此结果,张大了嘴巴,一脸的难以置信。
他的眼睛瞪得滚圆,从百姓身上扫过,只见百姓看他如同在看仇人似的,一点儿亲近的意思都没有。
“‘假’梁王,你拔头筹了哦。”李隆基扭头,冲武三思一笑,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调侃一句。
“哼。”武三思把脸扭到一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武氏本就不得人心,武三思更是胡作非为,没有少干欺压百姓的事儿,百姓要是亲近他,就成了天大的怪事。
这可是把脸丢大了,再被李隆基一戏谑,武三思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
武承嗣也想来出出风头,一见武三思吃憋,只得打消这一念头。
“嗯。”百姓情绪的变化,武则天也感觉到了,眉头一挑,把武三思和李隆基瞄了瞄,没有说话,至于她在想些什么,只有她自个儿知道了。
武则天站定,狄仁杰率领群臣站在她身后。
王孝杰率领李隆基、武三思以及要出征的将领,站到武则天身前,个个身板挺得笔直,昂头挺胸,气势不凡。
“嗯。”武则天看在眼里,大为满意,微微颔首。
“昔,太宗命李靖率军出征,夜袭阴山,一举灭突厥,擒颉利,而报数百年之大仇。”武则天缓开金口,开始训话,道:“太宗不念旧恶,赐予突厥土肥水美的河套之地,突厥不感念太宗恩德,聚众反叛,杀我百姓,夺我畜产,百姓死于突厥刀下者不知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