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1/4 页)
这样的句子有“文艺腔”,只能在写作的时候用。恐怕只能在写诗的时候用。有时候写抒情的散文也行。
○雨是抽不完的丝,织成一张大网,任我在网中挣扎。(□这句也不错。)落日如猛将受伤吐出来的一口血。(□哎哟,这一句好可怕,教人忘不了。)人生就是你驾着一条新船,在一条陌生的航线上航行,手里的航图模糊不清。
□这一句,倒是写论说文也可以用了。
○这些比喻是怎么想出来的呢,怎样才会产生比喻呢?
□这,很难说明,这与“才情”有关系,与“灵感”也有关系。有一年我读莎士比亚的剧本,那里头比喻真多,读着读着我忽然有一点儿领悟,他老人家有些比喻是用“大远景”的手法产生的。你知道,电影镜头有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远景,镜头摄出来的空间大,空间里的景物就相对缩小,这时看上去景物就不像原来的东西,像是另外一种东西。如果近景是山坡上有许多人,山顶上有许多人,山脚下也有许多人,大远景把整个山照出来,满山是人,这时候人缩得很小,看上去就不像人,像一堆昆虫,或者像一群蚂蚁。所谓“蚁”,就是这种情景。
○莎士比亚也用“蚁众”吗?
□我没见他用“蚁众”,我见他说“人们都像蝴蝶,只向炙手可热的夏天翩翩起舞。”他说“在世界的大卷册中,英国是广大水池里的一个天鹅巢。”他在描写一个英雄的时候把凡夫俗子都缩小了,你看,“他像一个巨人似的跨越这狭隘的世界,我们这些渺小的凡人一个个在他粗大的腿底下行走,四处张望,替自己寻找不光荣的坟墓。”
○这么说,“人山人海”就是大远景手法,“山是凝固的波浪”也是。
□凡是太大的景象都难比,你哪里去找同样大的东西?你描写天空,哪里去找跟天空一样大的东西做比喻?你说天如“穹庐”,像中央高四面低的圆顶,像蒙古包,你把天缩小了。
○我想起长江“如带”。
□说长江像一条带子,是故意贬低长江,抹煞了长江的气势。如果你见过那么大的江,你会说那不是一条带子,那是一根血管,你自己的动脉血管。它的每一个波浪都撼动你全部的神经。
○景物太大,固然难写,景物太小,也不好办。不知道莎士比亚是怎样处理的?
□有时候,莎士比亚把他要描写的景物放大。放大可以夸张效果。他描写一个人受了伤,要死了,“创巨痛深的伤口,像是一道毁灭的门户。”把伤口放大到门户的程度。另外,他描写一个英雄打了胜仗,立下战功,自己身上也多处受伤,他说:“每一个伤口都是敌人的一座坟墓。”这又把伤口放大到坟墓的程度。他描写英雄为了复仇与兵打仗,士兵的每一根头发都是一条惩罚的鞭子,又把头发放大到鞭子的程度。
《作文三书》第六问(3)
○我们就用放大的方法描写很小很小的东西好不好?
□从前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生活很苦,身上生了虱子,皇帝不知道这叫虱子,写信回来说:“朕身上生虫,形似琵琶。”他就是把虱子放大到琵琶的程度。
○虱子像琵琶,跳蚤像什么?
□你可以换个角度放大它。跳蚤的特点是会跳,而且跳得很高,有人说,如果以身体大小和跳起来的高度作成比例,跳蚤是跳得最高的动物了。你没有见过一窝跳蚤同时跳起来?我见过,如果要我比给你听,那就像一个黑色的炸弹突然爆炸。
○你在《作文七巧》里提到秒针。像秒针这样小的东西用什么比喻好?
□我一直忘了告诉你,比喻不是孤立存在的,他是整篇文章的一小部分,用什么样的比喻,得看文章需要什么样的效果。莎士比亚写的是复仇之师,士兵的头发才会和鞭子联起来,如果你写美容院,能说头发像鞭子吗?美容院要鞭子做什么?英雄驰骋疆场,全胜而归,他身上的伤口才是敌人的坟墓,如果是台风把房子吹垮了,砖瓦在你头上敲了一个洞,还能说是敌人的坟墓吗?哪儿来的敌人?
○可见别人的比喻虽好,自己未必合用。
□你可以学别人的“方法”。刚才你提到秒针,我想起我读过的两篇文章。一篇形容秒针像“鸡啄碎米”,整篇文章怀念农村生活;另一篇写的是道路辛苦,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秒针在他眼里就不同了,他说秒针一步一步走得很慢,每一步都好容易摆脱了地心吸引,就像他当年背着行囊在泥沼里前进一样。
○这里有一个比喻,形容菌类的形状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