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2/4 页)
奔忙着为他提升军职,一方面却通过一次深谈告诉他,不要同艾尔莎发展进一步关系,原因就是这个女人的出身不好。
在这种情况下,卢科昂基感到很苦恼,他自然舍不得同艾尔莎之间的这段感情,但是同时呢,他又不敢违背吉尔尼洛娃的命令。他看得出来,吉尔尼洛娃同楚思南的性格不同,如果自己违背她的意愿,那最后的结果恐怕不仅仅是要离开楚思南的身边那么简单的,也许,他连这身军装也穿不下去了。
最后,在万般无奈之下,他接受了艾尔莎给他出的主意,那就是向他的老首长、曾经共同出生入死的将军楚思南求助,目前来看,只有他能够压得住吉尔尼洛娃。
最初,卢科昂基还感觉自己在这件事情上不好开口,可是没想到楚思南竟然一见面就自己把话题引到了这上面,而且还把整件事给揽了过去。事情能走到这一步,卢科昂基自然是满腹欣喜,虽然说这样一来可能会导致吉尔尼洛娃的不满,但是他决定按照艾尔莎所说的那样,不去理会那个女人。
“只要你跟在楚思南将军的身边,那个女人就不敢动你,你不必去理会她。”临别前艾尔莎的那番话回想在卢科昂基的耳边,他觉得这很有道理。
第二十章 再一次的辉煌
楚思南的确对自己的警卫员遵守了诺言,在两人初见的那一天,他便通过新建指挥部的高频电话,同远在数二百余公里之外顿河方面军指挥部取得了联系。对于他所提出来的要求,朱可夫自然不会拒绝,只不过作为军内的一名普通护士,艾尔莎这个名字对于朱可夫来说实在有些陌生,他需要一部分时间去找出这个女孩子来。
而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楚思南的工作相对来说要显得轻松不少,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城内以及远郊地区的德军部队显然放弃了向伏尔加河沿岸的突进,对他们来说,目前向这个方向推进的距离越大,遭受的损失也将越大。陈列在伏尔加河东岸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炮兵部队,能够在很安全的情况下将德军的进攻部队笼罩在他们的炮火覆盖之下。现在,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实施突围作战,都已经成为了德军最好的选择。
而在这一段时间里,为了加强在斯大林格勒东部以及市区内的作战力量,苏军最高统帅部又连续向楚思南所直接率领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注入新的战斗力量。随着一列列火车、舰只的往来运行,大批的兵员和军火物资被运输到伏尔加河东岸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驻防地。
在这一段时间里,给楚思南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苏联庞大且实力雄厚的后勤运输能力,他认为,在整场苏德战争中。德军之所以会遭受到最后的失败,双方运输之间的巨大差距,肯定也起到了至关重要地作用。
从七月五日到七月十二日,短短的七天时间内,苏军总共从莫斯科、察尔良斯克等地,向斯大林格勒东线运输了整整的四个集团军、近十六万兵力,同时,还有大量的火炮、坦克以及无可计数的枪支弹**。
楚思南草草的计算了一下,如果加上朱可夫率领的顿河方面军、梅列茨科夫率领的伏尔加河区方面军,以及在外线其牵制作用的崔可夫所指挥的高加索方面军。在整场地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已经动用了整整一百万兵力。倘若再加上此刻仍旧在陆续调拨的六个预备队集团军。那么这场战役中苏军地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一百二十万,这是全苏陆军总兵力的五分之一强。
如今回头头想想吉尔尼洛娃在信中所提到地那一点猜测。楚思南觉得那真是真知灼见,无论怎么说,能够统一指挥如此庞大的部队进行作战,这名指挥官在身份上也定然同准战时元帅没什么区别了。而在如今的苏军将帅里,元帅的身份并不多见,总共加起来,也就是区区的两三个而已。
在苏军进一步增强斯大林格勒外围地区兵力的同时。德军方面也没有闲着。在七月九日、十一日这两天,德军的B集团军群下属地第二集团军以及A集团军群下属的第五十七装甲军相继对苏军的包围圈发起突击,其目的就是重新打通从这两个方向上进入斯大林格勒的通道。
七月九日,德军第二集团军兵分两路,分别从托尔莫辛西南、南部两个方向对驻守该地区的苏军第一近卫集团军阵地反动攻势,在坦克以及猛烈炮火地掩护下。德军的进攻部队甚至一度打到了托尔莫辛的城郊,其间,连续攻克苏军地四道防线。但是就在托尔莫辛城下。德军的攻势遭遇到了苏军远程炮火的密集阻击。呼啸而来的火箭弹如同耕犁一般划过德军的坦克阵列,只是几个呼吸间,就能将十数辆甚至是数十辆坦克融近火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