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2/4 页)
今日之名。
吏部要有大动荡了?
这不是没有可能。
梁汾一案就是引子,赵宥抛出身为吏部侍郎的梁汾,就是想把庄渊拉下马,可是赵极却没动庄渊。
但是以后的事呢?
和这件事相比,罗绍是不是庶吉士出身又算得了什么?
这些出身都是给底下人看的,罗锦言最清楚不过了,当皇帝的谁会真心去管你是不是庶吉士出身,有没有做过翰林,这些不过是为了平衡朝堂而已,且,从来没有例法规定,不过是人们自己默认而已。
赵极想要提拔秦珏,但他太年轻了,难掩众人之口,于是就先给他一个翰林院的出身,再让他进了都察院。
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因为朝中正三品以上的高官大多都有类似的经而已。
同样,如果张谨想把罗绍弄到国子监,即使没有这种资又有什么?罗绍年富力强,又是正儿八经的两榜进士,还曾参于编撰《鸿平圣论》,又已有十多年的为官履。
所谓规矩,不过就是上位者定给下面人看的罢了。
罗锦言笑着问张氏:“太太担心我爹的官会越做越小?”
张氏哈哈大笑:“家里过日子也不是全靠他的俸禄,我怎会担心那个,只是怕我父亲,唉,你懂得。”
罗锦言当然懂得,有那么一个不招调的老爹,当闺女的不担心才怪。
张氏是怕张谨把罗绍带到水坑里去吧。
从杨树胡同回来,罗锦言一路无语,秦珏有些奇怪,便问她是怎么回事?
罗锦言看着他的眼睛,硬生生地问道:“吏部出了什么事?”
秦珏想了想,才道:“我一个小小御史怎会知道。”
一听就像假话。
罗锦言懒得问他,次日秦珏前脚去上朝,她后脚就让常贵去找鲁振平。
却没想到鲁振平所知道的,也仅限于梁汾一案。
罗锦言无奈,只好暂时把这件事放下。
秦珏下了早朝却没有回来,罗锦言并不担心,只是微微叹息。
秦珏是赵极另眼相看的人,宣府马市一案,秦珏布置得可谓精密,物证人证俱全,他还大动干戈身负重伤,把被人暗杀的事弄成铁板钉钉,可即使如此,还是困难重重,直到现在才能把奏折递上去。
前世她在后宫之中,以为自己已是洞悉朝堂,现在才知道,她能看到的只是摆到赵极面前的那点儿事,还有更多的事,被彻底淹没。
难怪前世,她至死都没有看出赵宥的狼子野心,竟然一直认为赵宥就是一块没用的木头而已。
赵极想来也是如此吧,否则又怎会把他好不容易得来的大好江山让赵宥得去?
快到晌午的时候,明月过来见她:“大奶奶,大爷让小的来给大奶奶报声平安,让大奶奶不要牵挂。”
罗锦言虽然知道秦珏不会有事,可现在还是长长地松了口气,问道:“大爷下朝后去哪儿了?”
“万岁廷议,大爷去了御书房。”
罗锦言大吃一惊。
廷议或者有时会有几十人或上百人,但是设在御书房的廷议,却只限于内阁大学士和朝中要员。
赵熙十五岁时才有资格参加廷议,回来后便被赵极训斥一番。
秦珏今天是第一次上折子,就被叫到御书房参加廷议了。
罗锦言闭目养神,有个这么能干的夫君,她是不是应该高兴呢?可她为何笑不出来呢?
如果这不是赵家天下,她或许会高兴吧。
秦珏终将还会站到赵极面前,成为他的肱骨之臣。
他终究不会像罗绍那样,做个连上朝资格都没有的小吏。(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三三三章 满画堂
待到秦珏从宫里回来,罗锦言正在庑廊下看着丫鬟喂鸟。
秦珏看到身穿翠绿绡纱衫子的妻子坐在美人靠上,美得如同一幅画,他的笑意便止也止不住地溢出来。
他正要走过去,身后传来明月的声音:“大爷,二老爷那边的人一直在外面等着,说是您回来了就快点去谷风园。”
秦珏脸上的笑容渐渐褪去,他头都没有回,对明月道:“告诉来人,我今天没空。”
罗锦言轻笑,秦牧如今是半闲状态,去年她送给秦珏的那份大礼,足够让秦牧致仕回家的,也不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