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第1/4 页)
是岳飞在取得靖安镇大捷后,早已抢在金兵之前摩师到了牛山。他选择险山密林中的开阔地,指挥军士依山顺势,就近取石伐木,很快构筑了一个营垒,悄悄埋下伏兵。
完颜宗弼连吃败仗,怒气冲天。他集中力量在建康城外扎下两座大营,摆开决战阵势。在力量十分悬殊地情势下,岳家军斗志旺盛,毫不示弱,在牛山下与数万金兵展开了一场大决战。经过激烈厮杀,金兵再次大败,当场被岳家军斩3000多个,俘虏中上级军官20余名,还缴获马甲2000多副、兵器旗鼓多件。完颜宗弼狼狈逃回建康,连夜由龙湾波江仓皇北逃。船到北岸,金兵仍然心惊肉跳,完颜宗弼仰头长叹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解元是宋朝大将韩世忠的部将,智勇兼备。韩世忠进军扬州时,派他镇守承州。承州是金军进犯地必经之路。解元打听到金人的先头部队已至承州近郊,明天将趋抵城下,便带着自己地兵士出城设伏击圈。他的安排是,1c0士兵守在路口,1c0士兵埋伏在岳庙,自己带士兵隐蔽于路旁,并告诫兵士:“敌人经过时,我率兵先出击;守路口的人看到我挥动指挥旗,立即竖起旗帜,这样敌兵必不敢过,肯定会奔往岳庙,庙中的伏兵再出击。”同时又令人在金兵进入伏击圈后,决河以断其退路。第二天,金军果然来到城下,一切都像解元预料的那样,金兵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被伏兵冲散,残兵退至岳庙,又遭到宋军内外夹击。这一仗共俘获金兵1人,只有2人逃脱。
公元1126年五月,端午过后,吕将率大同三万守军南下应州,主持南线军务,拟与镇守应州的张克戬、程迪里应外合,围歼南面之敌。随行大将有徐徽言、杨震、钱松、朱昭、李逵、张确、孙昂等人。
宋军过了云中,趁夜在清水河往东南方向潜行,至应州东面、大临河西面地带安营扎寨,目的是切断南线金军的退路。夜行军是西北军的必修课程,自从刘通来到西北,为将来计,就已将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的理论与军事训练相结合,游击战、运动战的核心就一个字:走。因此,急行军、夜行军、中长途越野等项目是必训内容。西北军乃北宋劲卒,而能够训练下来的更是意志坚强的战士。夜间行军一般有个前提条件,以熟悉地形的士兵或当地百姓做向导。
这个问题在应州这里不成问题。
等金军觉时,宋军的营寨已基本完成。金军二万骑兵过来冲击寨栅,先是踩上地雷,炸个人仰马翻,随后遭到宋军密集箭弩的招待,纷纷倒地。金军似乎不知死活,前头的倒了,
………【第九十四章 初定皇位】………
康二年末,在所有汉族军民的齐心协力下,将女真族。卢俊义基本算是完成了驱除鞑虏、恢复大宋的目标,挟此大功,万民景仰,再遵照宋徽宗赵和宋钦宗赵桓的遗诏,在齐国将领拥戴和不断上表下,民意难违,卢俊义宣布正式登基称帝。
卢俊义原准备在汴梁开封登基,后来深觉汴梁在久经战乱死伤甚多怨气甚重不堪再为京师,而原来的西京洛阳经过一百多年的休养生息和建设,已经成为跟北京大名府、杭州、成都一般仅次于东京汴梁的一线城市,只需要稍作调整就可重做都。
没有燕云十六州的屏障,地处河南平原地区的北宋的都汴梁就直接暴露于北方游牧骑兵的铁蹄之下。宋太祖赵匡胤作为一个卓越的军事家,很早就看到了汴梁作为都的天然缺陷。所以一直主张先迁都洛阳,进而迁都长安。依靠关河险固,来保卫都安全。但这一迁都政策,由于赵匡胤的逝去而告中断,太宗赵光义和后来的皇帝缺乏太祖皇帝高明的军事战略眼光,贪图汴梁的运河漕运便利,不想迁都。而为了保护缺乏天然地利的汴梁城,北宋只能依靠大量军队来进行防守。而为了减少造成藩镇割据的可能,宋太祖又杯酒释兵权,把最精锐的禁军集中于汴梁亲自控制。到宋徽宗末年,汴梁的禁军已达到近九十万,如此之多地军队集中在东京汴梁,依靠周围地区是绝对无法供养的,所以只能靠漕运,九十万禁军,以每人年饷五十贯计,光军饷支出就需要四千五百万贯的财政支出,加上这些军人的各种生活需要,汴梁周边同样无法满足,还是得依靠漕运。对漕运的依赖,使得北宋定都于无险可守的东京汴梁,而防卫只能靠禁军数量,禁军由于待遇优厚而缺乏战斗力,变成老爷兵,只能继续增兵,结果禁军逐年增加日渐庞大,使得汴梁社会生活和国家运行更加依赖漕运,无法迁都,最终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长安破败缺乏漕运可能,自然不适合做都,但是洛阳相对汴梁来说,距离运河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