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页)
优势,提高与区外的经济互补性;对内提高区域各产业间的关联度与协调性,形成区内区外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4)把握区域产业结构的内在变化,积极扶持潜在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顺利适时地转换,使区域产业结构最优化。
2。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和策略
在战略和策略上,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应从以下三大方面入手(郝寿义等,1999、2004;安虎森等,2004):157
(1)准确选择、优先发展主导产业。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准确与否,是事关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成败的重大决策。主导产业一经确定,即应力保其在投入、政策上得到优先重点发展,使之超前启动,有效地承担起在全国地域分工中的重任,并增强其带动经济发展的辐射力。
(2)协调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的关系。与主导产业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辅助产业在发展上应尽可能与主导产业形成配套;在建设时序上应尽可能与主导产业相衔接;在建设规模上应尽可能与主导产业相适应。基础性产业是区域生产、生活和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应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在区域内达到平衡,以形成对区域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的强有力支持。
(3)积极扶持潜在主导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及时合理转换。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概念。潜在主导产业(简称〃潜导产业〃)代表了区域产业未来的发展希望。应结合区域的具体经济发展状况与条件,选择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作为潜导产业,在资金、技术、人才诸方面大力支持,促其壮大发展。在原有主导产业不合时宜,进入衰退期后,潜导产业及时接替,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建立起新的、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组织理论
一、区域产业链
(一)产业链的内涵
区域产业链是一种新型区域产业空间组织形态。一般认为,〃产业链〃(Industrial chain)一词为中国学者首创。国内产业链理论研究始于1990年代,但学术界就产业链概念的界定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国内学者关于〃产业链〃概念界定的主要视角及代表性观点见表4。4所示。
表4。4 国内学者关于产业链概念界定的主要视角及代表性观点
学者
界定视角
基本观点
郑学益(2000)
竞争优势
产业链是以市场前景比较好、科技含量比较高、产品关联度比较强的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链核,通过这些链核,以产品技术为联系,以资本为纽带,上下连接、向下延伸、前后联系形成链条
鲁开垠(2002)
产业关联
在一个产业环境中,各种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区别、相互依赖,一种产业的存在成为另一种产业发展的前提或结果,每一种产业只是产业系统中的一个环节或一个片段,由各个环节或片段连成一体就变成产业链
张铁男(2005)
功能结构
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近似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并经由销售网络将产品传递给消费者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郁义鸿(2006)
生产环节
产业链是指在一种最终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从最初的矿产资源或原材料一直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所包含的各个环节所构成的整个纵向的链条
卜庆军(2006)
企业共生
产业链是指由某一主导企业倡导的通过某种契约达成的能满足最终顾客需求的相互有机融合的企业共生体,它是由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买方价值链构成的企业共生价值系统
芮明杰( 2006)
知识联系
产业链是以知识分工协作为基础的功能网链,通过知识的分工和知识共享创造递增报酬,为顾客创造价值,产品的生产联系和由此产生的物质流动只是产业链的外在表现形式
资料来源: 整理自郑学益。 构筑产业链 形成核心竞争力'J'。 福建改革,2000(8)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