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页)
敛又多,无以存活,往往别营他业。虽然禁军,亦皆僦力取直以苟衣食,全废校阅,曾不顾恤。夫出钱者既私令免教,无钱者又营生废教,所以前日缓急之际,人不知兵,无一可用。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实俅恃宠营私所致。”翻译成现代话,大意就是——高俅把军营的地皮建成私宅,而且很少进行训练,经常把禁军当作私役使用。如果你有手艺,就直接给高俅修建楼堂馆舍、亭台阁榭,如果你没手艺,那么只能花钱雇用工匠为高俅服务。不但如此,高俅还挪用军款,扣压禁军工资,导致家庭条件差的军士只能再找营生赚钱,这样就更没法操练了。于是,京城禁军“纪律废弛”、“军政不修”,成为“人不知兵,无一可用”的摆设,以至当国家危急,面临虎狼之师金军的进攻时,开封城内几十万的禁军很快土崩瓦解。
实事求是地说,人家高俅也不是一点训练都不搞。为了迎合徽宗皇帝志大才疏、好大喜功的心理,高俅在军队训练上玩了不少花架子,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高俅主持的军队争标竞赛是相当精彩的:(竞赛现场)“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争标之前,先来一通吹吹打打,后面的争标竞赛,也要搞出“旋罗”、“海眼”、“交头”等各种花样,颇为热闹。徽宗看了龙颜大悦,十分满意。彼时彼刻,打死他也不会相信正是这个搞得他特爽的高俅若干年后断送了他的大宋王朝,同时也把他和他的皇子皇孙推上了去往五国城的啼泪泣血的漫漫风雪路。
从某种意义上说,北宋亡于禁军,而禁军毁于高俅,这一点和他那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发迹史一起把他捆在了“乱自上作”代表的耻辱柱上。
第73章 为什么被害的是岳飞
南宋大画家刘松年曾经创作过一幅稀世之作,名为《中兴四将图》,栩栩如生、纤毫毕现地描绘了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四位抗金将领。出人意料的是,我们最熟悉、最尊崇的岳元帅竟然排在最后,而杀害这位英雄的凶手之一张俊竟也位列其中。
解答这两个疑问并不难,岳飞排在后面是因为在“中兴四将”之中,他的职位最低、资历最浅、年龄最轻,而张俊在因为杀害岳飞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之前,的确是一位力主恢复、战功卓著的抗金名将。随之而来又有了一个新问题:既然岳飞并不是抗击金兵的“中兴四将”之首,为什么被杀害的却是他呢?
为岳飞招来杀身之祸的首先是他的性格。
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以为中兴将帅以岳飞为第一,但说他“恃才而不自晦”。确实,岳飞个性刚正耿直,不但不善于保护自己,还在两件大事上冒犯宋高宗赵构,加深了高宗的忌恨,以致引来了杀身之祸。
第一件事发生在绍兴七年(即1137年)四月,因高宗在让他节制淮西军北伐问题上出尔反尔,岳飞一怒之下上了庐山。高宗视其为“要君”,鉴于金人威胁还在,不得不好言抚慰促其下山,但同时引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剑耳”以示警告,在表达不满时,已暗藏杀机。
第二件事发生于同年八月,岳飞出于忠心,建议高宗立储。这年,高宗才三十岁,他唯一的儿子三岁的赵旉早在八年前就惊悸而死,而他在扬州溃退时因惊吓引起性功能障碍,再也无法生育,成为他的难言之痛。岳飞立储建议有两大忌讳,一是触犯了正值而立之年的高宗性无能的忌讳,二是触犯了祖宗家法中武将不得干预朝政的忌讳。
高宗的厌恶、忌恨和反感是可以想见的,精忠报国、毫无私心的岳飞实在是书生意气,太欠思量了。
其次,在南渡诸大将中,岳飞是功勋最著、抗金最力的,而且他在抗金大计上毫不妥协,这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就不用我赘言了吧。
令人深思的是,这一点是我们尊崇颂扬岳飞的原因,恰恰也是宋高宗和秦桧杀害岳飞的主要原因。
在战场上屡屡败在岳飞手下的金国大将完颜宗弼(即金兀术)以杀岳飞作为议和的交换条件,高宗、秦桧以屈膝求和作为巩固自己皇位与相权的根本之计,就把迫害的黑手和血淋淋的屠刀伸向了岳飞,于是,岳飞便非死不可。
岳飞赤胆忠心,爱国爱民,一心渴望雪靖康之耻,灭臣子之恨,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直捣黄龙府,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最终却负屈含冤,身心俱创,遗恨风波亭,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震撼人心、令人警省的大悲剧。
第74章 魏胜:位卑未敢忘忧国
精忠报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