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孔子这句话,重点是“知新”——他提醒那位同学说:你把我的讲义背下来,有什么用
呢?如果不在我的讲义基础上悟出点新东西,是当不好这个老师的。
嗯,五年十年后,世界都不一样了……
后来,这句话成了我们常用的成语,有时候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不过,我们老师引用这句话,通常是要求我们好好复习功课……
这样看这句话,就有点偏向“温故”了。所以我说,孔子这句话,首先是对老师讲的,其次,这句话的重点是“知新”——老师要求你们“温故”,你们也可以要求老师“知
新”呀……
这我不敢。
[造句]
温故知新——凡是好书,过几年再读一遍,会有温故知新的感觉。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为政第二 2。12
子zǐ曰yuē:“君jūn子zǐ不bú器qì。”
孔子的学校里,有一条很重要的校训……
不是“勤奋努力、尊师守纪”吧?
你以为是你们学校啊!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这就是孔子的校训啊?怎么理解?
对不起先问一下,什么是器物?
器物嘛,比如铅笔橡皮,帽子鞋子……君子不是铅笔橡皮、帽子鞋子?废话嘛!
器物有什么特点?
被人用啊,铅笔可以写,橡皮可以擦,帽子可以戴,鞋子可以穿……
还有呢?
嗯,当然不像人啦,人会制造东西,还有自己的想法……
这就是了。人的特点就是会使用器物。孔子讲的是:我培养的是人,可不是器物;各位到我这里求学,主要不是学具体的技能。大概孔子看到一些同学太热衷于专
业技能,有的只懂得礼仪的细节,有的只懂得乐器,他有些担心……
担心什么?
担心只懂得技能,人变成了被动的器物呀。
哦,橡皮不能写字,铅笔不能擦去写错的字,帽子不能穿,鞋子不能戴……
你是人的话,想到写字就使用铅笔,想到擦去写错的字,就使用橡皮——孔子的看法是,君子不应像器物那样只有规定的用途,他应该有更高层次的思考,思考怎样使用这些器物……
为政第二 2。13
子Zǐ贡ɡònɡ问wèn君jūn子zǐ。子zǐ曰yuē:“先xiān行xínɡ其qí言yán,而ér后hòu从cónɡ之zhī。”
嗨,子贡又来了……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想要说的,先去做,做完了再说。”
意思就是,还没开始做,就急着说,这不像一个君子——是不是在批评子贡啊?
为什么呢?
因为子贡又聪明,又能说会道呀……
所以啊,孔子觉得在“说”的方面,不必再教导子贡了,只是需要提醒他,今后得重视“做”——其实,从子贡以后的经历看,他是既能说又能做的……
。 想看书来
为政第二 2。14
子zǐ曰yuē:“君jūn子zǐ周zhōu而ér不bù比bǐ,小xiǎo人rén比bǐ而ér不bù周zhōu。”
君子的反义词是什么?
这里写着呢——就是小人!
君子和小人,过去指身份地位高贵的人和身份地位低贱的人,孔子将这个区别重新定义了,很多时候是指品行高尚的人和品行低下的人……
哦,这就是说,平民百姓也可能是君子,贵族或上级领导也可能是小人?
是的——这里,孔子主要讲君子和小人的待人之道。
一个周,一个比——什么意思?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偏私;小人偏私而不合群。”周:周全。比:偏私,结党。
他是说,小人总是疏远大家,几个人混在一起,像个小圈子?可我有几个特别要好的小朋友,他们叫死党,算不算“比而不周”?
你们没和大家闹对立吧?也没混在一起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吧?
当然没有,就是比较谈得来。
这不算什么,只要正大光明,就是君子;小人相对阴暗一些,因为有利害关系牵连,所以他们会抱成一团,有时显得特别团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