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站在天空下的幻想 > 第7部分

第7部分(第2/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游戏降临:从单机开始逐步成神斗罗v:从捡到失忆的比比东开始卢丹妮邓佳哲末世:囤女神,系统百倍返现全球灾变:开局建设神级战车初之心盛霆烨长夜尽头周铮穿越成太子的小说傅啾啾穿越小说领先人类一千年原神之旅行者在漫威让你练短跑,你破了世界纪录?在古代逆流而上的日子精灵之我是农场主穿书后我成了小拖油瓶顾总太太把你拉黑了乔若星顾景琰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大唐贵婿模板奥尼尔,美女都是我的充电宝王者:是个英雄就超标,别太离谱

或者潜水时当通气管……这些学生后来走上工作岗位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因为他们不会一条死路走到尽头,他们尝试各种途径,敢于大胆尝试新的路。这个世界上本来是没有路这个概念的,只要能达到目标的,就是路,不管它是地洞、隧道、高山、水底还是天空。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大学教育只要实现了一个目标就算成功了,就是让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拥有智慧。而“大人之学”以及“博学”是这个目标的外化。真正有智慧的人可以通过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和观察人,就可以产生很多很有智慧的知识。在书这个知识载体尚未发明之前,人们很难获取前辈的间接知识,只能通过观察、思考和经验来获得直接知识。但就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的根源来看,它们的本质都是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思考和经验。

所以一个人只有掌握了独立思考和拥有智慧的能力,他才真正掌握了学习的真谛。像中国古代的老子、孔子,西方的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都属于这类人,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思考和经验,才有了最初的人类智慧。

大学教育有一个特征,就是考试。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它又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它所测试的东西是片面的,它只能测试学生对固定题目的理解和解答,却不能测试学生的智慧。所谓智慧就是对自我的理解程度,并在理解自我的基础上建立起对世界各种物质和意识的看法。所以西方很多哲学家提出“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将要去往哪里?”“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等哲学问题,这些都是追求智慧所必须解答的基本问题。如果一个人真正弄明白并解答了这些哲学问题,他便找到了智慧,也就拥有了自己的人生意义。

关于人生意义,我个人认为人生本身是没有意义的。释迦牟尼曾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而连续七天七夜不食不眠地坐禅,最后终于从大自然中顿悟,发现人生的目的就是死亡。当然,人的终极目标就是死亡,它是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结局。但是人来源于虚无,也会归于虚无,那么它的意义在哪里?其实,人生的意义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比如一道菜的原料本身是不能称之为菜的,但因烹调厨艺的不同,同样的原料可以做成上百上千种味道各异的菜式。因此我所理解的人生,只有个体达成自我终极目标,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它才称得上一个人生——倘不然,我称之为半生不熟的菜。

我本人虽极为不满大学的教育,并曾坚持退学,后因家人和学校的力劝阻挡而留在学校。但我明白一个人要不断的进步,他就必须改变自我生长的环境,就像一朵花要长得茂盛就要寻找最适合自我的土壤。“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个经典例子,而爱迪生的母亲更为了让独特的爱迪生更好的发展而选择了自己教育孩子。这些例子要举起来比比皆是,比如童话作家郑渊洁要自己读小学的儿子退学,并自己教育孩子;比如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纳什研究博弈论……这些例子都证明一个真理:任何的学习都是对自我的领悟并自我教育。而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是拥有智慧,任何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使个体的行为发生长期的改变,并使之成为一种本能。

当然,任何学习的对象归根结底都是思想——自然和社会物质表现的内在逻辑都是思想——正是思想的进步推动着人类世界的进步。

因此,大学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启迪人的思想,使其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最后,祝所有海大人“有志人终成智者”,不要以海大为耻,而要海大以你为荣;才华横溢、卓越不群、特立独行、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如我者尚蛰伏于海大而韬光隐晦,何必不齿于海大乎?)

王洪炼

2010年4月19日于海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从考试作弊说起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从表面上看貌似是学风不正的问题,其实从本质分析,却是中国应试教育制度不可避免的弊端导致的——而之所以在大学里作弊这个现象得到激化,也是与大学里宽松的考试环境和60分“万岁”、不及格就补考或重修的考试制度有莫大的关联。

考试的本质是为了测试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题目的“制定”便使考试有了“投机取巧”的可能——不去专研知识,却来研究出题者的题目类型或者来预测题目怎么出。——于是这种行为便背离了考试的本质了。然而可悲的是,中国教育似乎从小学六年级、初三、高三到大学的四六级考试,都有类似的模拟题和预测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落跑弃妃:王爷爹地是混蛋孤钵-满朝凤华一梦上北大嫣然笑,皇后乱红尘一吻偷心仙脉传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