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一痛,这次被三叔拍了个正着,“想啥呢这么出神,赶紧说说啊,你他娘的磨蹭个什么劲。”
我郁闷的摸摸脑袋,不打算和这老不修一般见识,老实把昨天的发现说了一遍,并且把背包中的无名书籍拿出来给两人轮番瞻仰。
等到三叔和张起灵都看完了书中内容,三叔说:“不错嘛,大侄子,看来你那脑袋偶尔还是能派上点用场的。”
……我选择性耳聋。
一直没说话的张起灵忽然开口:“关于那些西夏文,我这也有些进展。”
我们一听,两双眼睛立时直直地盯到他脸上。
“时间有限,目前只知道最开始几个字。”说着他看了看我,眼神里有些什么,还没等我看清,他就转了过去:“‘弱水之源,于此地长眠’,应是这九个字无疑。”
“弱水……那不就是黑水河的别称么?”我很惊喜,在无名书中所找的线索和张起灵的发现刚好可以对上,本是毫无头绪的事现在终于给理出了一个清晰的头绪,这难道不值得惊喜?然而我看看那两人,张起灵我从来看不出他的情绪,但是三叔的表情却是意料外的严肃。
“叔?”
听到我叫他,三叔皱眉,掏出根烟点燃了,夹在指间却并不抽,我看着他的动作心中愈发不解,每当遇到什么不大好抉择的事时,三叔都会这样点上根烟,一般烟燃到一半,他多半也就拿好主意了。
没让我们等太久,大概也就是五分钟的样子吧,三叔说话了:“大侄子,你知不知道弱水是个什么地方。”
“啊?”我呆了下,道:“不就是条河么,怎么,难不成叔你想告诉我那其实是片海?”
三叔没和我贫,继续说:“‘三千弱水,鸿毛不浮,不可越也’,这种小孩子都知道的常识,你不知道?”
什么时候神话传说都成了常识,这世界也太癫狂了。
尽管不以为然,但我也知道三叔不会无的放矢,于是我道:“我当然知道那鼎鼎大名的弱水,可是叔,是个人都知道弱水是绕着昆仑山的,我们现在说的是发源于祁连山脉的黑水,这两者怎么着都联系不到一起去吧?”
“呵。”三叔意味不明的笑了声,“你还是太嫩了。”他起身去了书房,出来时手里拿了个文件袋丢给我,“好好看看这里面的东西。”
我茫然地看看他又看看张起灵,见没人理我,只好乖乖打开了文件袋。
【章九 古昆仑】
文件袋中只有两页文件,A4大小的纸张,第一页开头写道:“古之昆仑,即为今之祁连。”
不会吧。我着实吃了一惊,捺下惊讶继续往下看。
“《西次山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
“《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
“《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
“《括地志》:‘昆仑在肃州酒泉县南八十里。’”
“《后汉书明帝纪》:‘昆仑,山名,因以为塞。在仅肃州酒泉县西南,山有昆仑之体,故名之。’”
“《晋书张轨传》:‘永和元年,以世子重华为五官中郎将、凉州刺史。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此山有石室玉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宜立西王母祠,以裨朝廷无疆之福。’骏从之。’”
如此这般,种种史记考据无一不在证明,中国古代神话中有着特殊地位的昆仑之丘,并非现今我们以为的昆仑山——地理位置完全对不上——而是位于甘肃和青海交界的祁连山。
整整两页纸,除了列举出众多史料记载外,还详细的分析了以《山海经》为首的古籍中提及昆仑之时所提到的河流,如洋水、赤水、黑水、青水、弱水等等河流的发源和走向,由此进一步断定,此昆仑非彼昆仑。
最后,总结性结论:“如今的祁连主峰一带就是古昆仑,而《汉书地理志》中有载‘西北至塞外,有弱水昆仑山祠’,‘西北至塞外’正为祁连山所在,其中,弱水上源即今甘肃山丹河,下游即山丹河与甘州河合流后的黑河。”
好不容易看完,一大堆引用备注弄得我是头昏脑涨,揉揉眉心,我说:“真是没想到……《山海经》我也看过两三遍了可从没有发现过端倪,这回算是长了见识了。不过,”我摊摊手看向三叔:“就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