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抟风舞润(第1/2 页)
端平二年,农历十月十日,大华大庆殿。
谋划多年,大华正式向西夏宣战。
皇天厚土,实鉴朕心,宗庙社稷,共庇朕民。
朕承天命,君临天下,夙夜兢兢,以安社稷,以惠黎元。今有西夏,悖逆不道,屡犯吾疆,扰吾边民,为祸甚烈,朕心忧之,万民愤之。
西夏之地,昔为华夏之土,其民本应蒙吾王化,遵吾朝纲。然其主昏庸,妄自尊大,穷兵黩武,不修德政,致民不聊生,邦国凋敝。且其兵凶悍,每入吾境,烧杀劫掠,无所不为,百姓罹难,田园荒芜,惨状怵目惊心。吾大华之民,皆良善勤劳,安居乐业,何辜受此残害?此乃西夏之罪,天怒人怨,不可容忍!
朕以仁德治天下,恩泽四方,怀柔万邦。然对于此等恶行,断不能坐视不顾。今为保国民之安宁,护大华之尊严,朕决意兴兵征伐西夏。
朕大华之兵,忠义骁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当以正义之师,行天讨之举,破西夏之军,擒其逆主,以正国法,以慰民心。
凡朕将士,务必奋勇杀敌,报效国家,功成之日,必有重赏。勋劳着者,赐爵禄,封妻荫子;英勇者,立碑铭志,传颂其名。豪杰功臣,为邦栋,受敬仰,流芳百世。
功成之日,朕迎功臣,宴天下,庆胜利,享太平。
大华皇帝诏示天下,咸使闻之。
鱼朝恩刚将檄文传谕给各国使节,刑部员外郎何一村走出朝班,高声奏报:
“臣,刑部员外郎何一村弹劾麟嘉卫将军杨炯,恃权乱威,残杀同胞麟嘉卫513人于封丘门下,手段之残忍,心肠之毒辣,骇人听闻,史籍罕有。望陛下明鉴,褫其权,夺其名,厄之缧绁,以彰其罪,以谢天下!”
皇帝面不改色,闭目不发一言。
左相党羽门生眼交心通,见吏部尚书叶九龄不发一言,心领神会,纷纷闭口不言。
叶九龄是左相杨文和最得意的门生之一,自从杨文和离开朝堂,左相党羽唯叶九龄马首是瞻。
如今见他如此,大家心中都有了计较。
纵观杨炯同辈,能力出众者有之,身出簪缨世家者有之,可二者兼有者唯杨炯一人。
皇帝想要向世家开战,从来都不可能赤膊上阵,只有将杨炯这种簪缨世家的子弟推出来当刀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一招帝王手段可谓妙到毫巅,左相党羽天生站在杨炯一边,世家对杨炯发难,杨党很难独善其身。
皇帝借力打力,驱虎吞狼,可谓将帝王手段玩到了巅峰。
一旦杨党和世家斗起来,皇帝借势而动,铲除世家,翦除杨党,自不在话下。
如今刑部员外郎何一村弹劾杨炯,叶九龄不知道是太子给世家张目,还是皇帝以蚓投鱼,引杨党和世家争斗,所以明智的选择闭嘴。
“臣,实录院检讨崔澶复议!同室操戈,实为乖谬!”
“臣,谏院司谏王希山复议!临战惰志,战前杀袍,闻所未闻!”
“臣,监察御史钱浩复议!”
······
皇帝凝眉,悠悠道:“叶爱卿,你作为吏部尚书,可有言语?”
叶九龄走出朝班,朗声道:“臣虽忝为吏部尚书,然军事自有枢密评议,臣不敢妄言!”
叶九龄心下明白,杨炯既然敢这么做,自然是官家授意。
如今他北上攻夏,皇帝怎可能让他出事,现在放出些蚯蚓饵料就想让我们争斗,自己又怎会上当。
“叶尚书此言差矣!吏部管着四品以下武将的选拔任用、考核升迁,怎能如此懈责呢?”右相王宗晖出言,眼神晦暗不明。
叶九龄冷笑,我那师弟才走多远,你们就迫不及待想要过桥抽板,真是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右相此言差矣,本官认为此事更应该问问太子和高枢密的意见。毕竟太子监察六部,兵部自在其列,高枢密常在军伍,应该对军纪有着独到见解,本官就不献丑于尊前了。”
叶九龄出了名的利口捷给,被自己恩师杨文和一路提拔恩照,从翰林到知县,从知州到转运,从地方到中央,在吏部任上磨砺多年,你和他谈规则,和他弄权,简直是找死。
此言一出,皇帝、右相、枢密使高耿,太子,全都暗自皱眉。
今日谈及杨炯封丘门前杀人之事,各方都有心思。
皇帝想让杨党和世家自相残杀,右相想要借势逐除朝中杨党,提拔自己人。
权利从来固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