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1/4 页)
定就升了,回来北京,就是平调,也是部长啊,要是万一回来了,还是做部长,那些当年敢于找麻烦的司长、局长们,不就惨死了。
所有大家心知肚明,对于王一鸣和他的秘书小龚,有什么事情,关照还来不及,私底下使绊子,这样的事情,是没有人敢干的。
小龚对于这个自然是熟悉的。他这些天,没有事情的时候就呆在家里,陪自己的老婆方小曼。儿子已经被外公外婆接走了,家里陡然只剩下两个人,想起刚刚三岁多的儿子,心里也是挂念得不得了。
特别是小曼,忙起来还好,不想儿子了,但晚上下班,没有了事情,就想孩子,嘴里一个劲地唠叨,和孩子分别,自己受不了。小龚心里也想儿子,也被她说得动心了,就说:“天南地北的,一家人分成了三个地方,要不算了,我就不去西江了,呆在部里,还做我的小处长得了。”
小曼一下子明白了过来,说:“不行,你不能半途而废,前程要紧,你离开王书记,就什么也不是了,一个小处长,呆在部里,也没有几个人看得起你。一个男人没有事业,在当今的社会里是不行的。我不能因为这个拖你后腿。”
两口子长吁短叹,只能通过电话,听听自己儿子的声音,缓解一下思念之苦。
会议结束,回到西江省里,生活又恢复了常态。
先是开会,传达全国两会的会议精神,还是在省委礼堂,全省各个市的市委书记和市长,各个厅局的一把手和那些离退休的老干部们,全体出动,把整个大礼堂,坐得满满的。大院子里停满了车子,有的厅级干部,车子都没地方放,只好把司机打发走,等会议结束时再来接。
新奥迪买回来了,王一鸣回到西江,开会的时候,就坐上了自己的新车子。
等小龚为他打开车门,王一鸣走出来的时候,他看到那些厅局长们,都热情地围过来,向他握手问好。眼里流露出的是讨好羡慕的表情。
王一鸣看那些厅局长们,有的都比自己大十几岁了,花白的头发,臃肿的身材,有的人脸上黑斑一大块一大块,皱纹多得像核桃皮一样,一个个都是风烛残年的样子,但为了当官,还在这里趋近逢迎,对于王一鸣这样比他们大得多的省委领导,不住地嘘寒问暖。
这就是官场,不论年龄,不论资历,只看你的实际的官位大小。官大一级,就可以摆谱,就有人来巴结、逢迎。
开了一个上午这样的传达会,杨春风讲话、刘放明讲话、政协主席老姜讲话,王一鸣主持。
大家把中央领导对西江省的评价、关怀,从各自的角度,向在座的干部,传达了一遍又一遍,总之,一句话,中央领导对西江省这几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充分肯定的,对大家的工作,是非常满意的,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把今天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维护好,发展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
王一鸣坐在主席台上,听他们讲着这些重复多次的话,脑子里突然起了一个念头,他审视了一下自己的生活,虽然当上这个级别的领导干部了,但一天一天,干的都是什么工作呢?
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开会、开会、传达文件、贯彻文件、批示文件、下发文件,除了文件,还是文件,那铺天盖地的纸张,堆积如山的文件。文山会海,一点不假。一个人的大好年华,都消磨在这些没完没了的文件里了。
现在当领导的,谁不是在文山会海中度过的呢?整个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离开了会议和文件,似乎整个国家机器,都要失灵了。真不知道中国古代没有纸张的时候,我们的古人是怎样组织这个国家的。他们怎么开会,怎么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怎么贯彻落实。没有文山会海,我们的国家不是照样运行了几千年吗!
现在当领导的,好像离开了开会,就不知道怎样生存了。陷在文山会海里不能自拔,谁都知道,这样干不好,没有效率,浪费时间,但谁都不能免俗,找不到破解的办法。
王一鸣思忖了一下,这些年自己有多少时间,是消耗在这无边无际的会议和文件上的,自己没办法算得清楚,可以这样说吧,伴随着自己成长的,就是这没完没了的会议和文件,从当小秘书做起,自己就和它们打不完的交道。现在当了大领导,负担不是减轻了,而是更加沉重了。
第六章(68)
会议开了一上午,坐在那里对着录像的镜头,腰又不能来回晃,真是折磨人。王一鸣看看台下,那些年纪大的老干部,早就溃不成军了,一个个歪着头,靠着沙发后背上,有的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