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他的处境会慢慢趋近于运气没那么好的白痴。每个人都会向长期的性质靠拢。
太多“下一个富翁”(1)
如何消除失败之痛
何谓快乐
马克和妻子珍娜以及3个孩子住在纽约市的公园大道。他的年收入有50万美元,但视景气好坏而起伏。他不相信目前的好年头能够维持下去,对于近来收入激增,心理上也还没调适好。马克年近40,身材矮胖、皮肤粗糙,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10岁。他在纽约市任职律师,生活优裕但紧张忙碌。他显然不是那种喝完一家又一家,或者在翠贝卡(Tribeca)和苏活区(Soho)夜夜笙歌的人。夫妇两人有栋乡间别墅和一座玫瑰花园,而且和许多年龄、心性及条件相同的人一样,最关心的依次顺序是物质上的享受、健康、身份地位。工作日里他在晚上9点30分以后才能回家,有时则在办公室待到接近午夜。一周结束时,马克疲累异常,在开车前往“我们的家”途中,总是睡意昏沉,周六大部分时间也都躺在床上恢复体力。
马克在中西部一座小镇长大,他父亲是沉默寡言的税务会计师,老是用削得很尖的铅笔工作。他很重视铅笔尖不尖,所以随身携带削铅笔机。马克自小就聪明过人,中学成绩优异,考上哈佛大学,然后是耶鲁法学院,学历确实不错。毕业后,从事企业的法律工作,先是在纽约一家著名的法律事务所接办大案子,忙得找不到时间刷牙。这话可一点不夸张,因为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办公室用餐,除了累积当合伙人的考绩点数,也累积起脂肪。他后来如期在7年的时间内当上合伙人,却也付出了一般常见的代价。他的第一任妻子离他而去,因为她厌倦有个老是不在家的律师老公,也对他的谈话品质日益低落感到厌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后来又嫁给另一位纽约律师;这个人的谈吐也许谈不上精彩,却让她感到快乐些。
工作负荷太重
虽然偶尔吃点减肥餐,马克的肌肉还是慢慢变得松垮,订制的西装需要不时回去找裁缝修改。过了夫妻离异的消沉期之后,他开始和助手珍娜约会,不久就步上红地毯。他们很快就生了3个小孩,买下公园大道的公寓和乡村别墅。
珍娜平常碰到的人,不是孩子在曼哈顿私立小学同学的父母,就是同栋公寓的邻居。从物质条件来说,他们落在这一群人的下层,甚至刚好在最底端。他们是生活圈内最穷的人,因为大楼里住的都是大公司的高层主管、华尔街交易员和意气风发的企业家。
你是失败者
住在曼哈顿对马克来说可能是个合理的选择,因为工作时间长,不可能往返上下班。但是珍娜付出的成本却很高。为什么?因为和别人比较,他们显得相对落魄,尤其是就公园大道社区来说。大概每隔一个月,珍娜都会几近崩溃,因为到学校接送小孩时,受不了其他妈妈的冷落而感到紧张和羞辱,或者在公寓大楼等电梯时,看到其他女士戴着比较大颗的钻石。他们在那栋公寓里,住的是最小的单元。为什么她先生那么不争气?他不是很聪明、工作十分卖力吗?他的大学入学考试(SAT)成绩不是接近1?600分吗?那个叫隆纳德什么的,他太太甚至从来没跟珍娜点过头。马克上过哈佛和耶鲁,智商那么高,为什么积蓄不多?
我们不必多谈马克和珍娜生活上碰到的契诃夫式困境(Chekovian dilemmas),但他们的例子正好可用来说明存活者偏差常见的情绪影响。珍娜觉得自己的先生和别人相较下缺乏成就,但她的计算大错特错,因为她使用错误的分布来判断身份地位的高下。和全部美国人相比,马克的表现非常好,比的同胞都好。和中学时期的朋友比较,他的表现也相当好;如果有时间去参加同学聚会的话,可以证明他拥有顶尖的成就。和哈佛的其他同学比较,他的表现比90%的人好(当然,是指财务上的成就)。和耶鲁法学院的同学比较,他比60%的人好。但和住同栋公寓的邻居相比,他落在最底层!为什么?因为他选择居住在非常成功的一群人中间,这个地方没有失败者。换句话说,失败者根本不会出现在那个样本中,而使他看起来好像一事无成。住在公园大道,放眼望去看不到失败者,只见得到成功者。落居于非常小的社区中,便很难跨越这个生活小圈圈,去评估自己真正的处境。
太多“下一个富翁”(2)
就马克和珍娜来说,他们在情绪上承受很大的压力。珍娜嫁给一位事业有成的男士,但触目所及却是相对之下的失败,因为她没办法在感情上用一个公平的样本去衡量他的成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