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页)
》、《丰乐七帝二寺邑义等造像》和《苏轼等仿像老题记》拓片赠送给他。
蔡元培与鲁迅的关系密切到爱屋及乌的程度。他对鲁迅的弟兄也很关心。蔡元培得知周作人来到北京,就聘为北大人文科教授。周建人因受周作人夫人羽太信子排挤,蔡元培就将周建人荐举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
蔡元培对鲁迅思想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他执掌北京大学后,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蔡元培聘任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随之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迁移北京,使得这所弥漫着陈旧气息的最高学府,开始呈现勃勃生机,为鲁迅思想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背景,使他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白话小说,得以由《新青年》面世。可见,蔡元培倡导的“北大精神”哺育了鲁迅,为鲁迅的大展宏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是蔡元培对我国文化界的一大贡献。
1936年10月鲁迅病逝后,蔡元培参加了鲁迅治丧委员会,举行葬礼时,亲自执绋送葬。《鲁迅全集》编纂好后,蔡元培致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邵力子,请求送审时开放绿灯。蔡元培为这部全集写了序言。序言中对鲁迅的创作和学问推崇备至。这些评价出于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之口,更让人感到其分量之重,情感之真,至今看来仍令人感动不已。许广平对蔡元培为鲁迅所做的一切极为感激和崇敬,她曾撰文说:“蔡先生文章道德,海内传颂,鲁迅先生一生深蒙提掖,此次更承为全集作序,知何宗尚,鲁迅先生有知,亦必含笑九泉,岂徒私人之感幸。”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他们有共同的话题:鲁迅与冯雪峰
湖畔诗人冯雪峰是1928年12月9日,经柔石引荐与鲁迅相识的。冯雪峰是浙江义乌人,与鲁迅的故乡绍兴古代都属于会稽郡,冯雪峰非常敬仰这位浙东同乡,就请柔石引见。第一次见这个小同乡,鲁迅说话不多,当时让冯雪峰有些灰心。柔石看出了冯雪峰的心意,就告诉他:“鲁迅对新结识的人总是谈得不多的。”这样才增强了冯雪峰与鲁迅交往的决心。
后来在交往中,鲁迅得知冯雪峰在翻译*文艺理论著作,非常高兴。共同的兴趣使得他们在接触中有了共同的话题。于是,他们谈话的话题越来越广泛。冯雪峰不仅在鲁迅的指导下完成了苏联伏洛夫斯基的《社会的作家论》、普列汉诺夫的《艺术与社会生活》等*主义文艺理论著作的翻译,还协助鲁迅编辑文学期刊《萌芽》。1929年2月,冯雪峰为了便于与鲁迅接触,索性就搬到鲁迅居住的*里11号,恰好与鲁迅的住所17号斜对门。有时冯雪峰站在阳台上看见鲁迅没有客人,就到鲁迅家去。他们谈得很投缘,有时候兴致来了,一谈就是几个小时,甚至谈到深夜。鲁迅很喜欢这个比自己小22岁的同乡,对于冯雪峰的执著性格从不计较。他们在交谈时,冯雪峰经常坚持己见,总想在某些争论的问题上说服鲁迅;开始鲁迅接受不了,但冯雪峰仍然坚持摆明自己的道理,最后使得鲁迅能够接受下来。鲁迅与冯雪峰的忘年交非同寻常,冯雪峰作为鲁迅的后学,从鲁迅那里汲取了成长的营养,但同时他又作为鲁迅的战友,对鲁迅发生了影响。
当时,冯雪峰的文学事业只是掩护,他主要在从事地下党的工作,经费不足,生活十分拮据。鲁迅就采用预支稿酬的办法接济他。正因为冯雪峰与鲁迅的关系如此密切,在1929年9月,当时任*中央宣传部文委书记的潘汉年交给冯雪峰一个任务,让他与鲁迅联系,商谈成立“左联”之事。潘汉年要冯雪峰向鲁迅讲清楚:以创造社、太阳社和鲁迅这三方面的人为基础,成立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团体名称拟订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听听鲁迅先生的意见,包括“左翼”两个字用不用,也由先生决定。1929年10月的一天,雪峰将党中央的意见同鲁迅讲了,鲁迅完全同意成立“左联”,并肯定“左翼”用得很好,显得旗帜鲜明。这样“左联”就于1930年3月2日在窦乐安路中华艺术大学(今多伦路201弄2号)举行成立大会。会上鲁迅作了简单的讲话,当时“左联”成立大会是秘密举行的,没有做记录,事后,冯雪峰根据记忆将鲁迅在会上的讲话,整理成《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一文,经鲁迅亲自修订了两处后,发表在《萌芽月刊》第1卷第4期上。
1931年冯雪峰承担了瞿秋白与鲁迅的联系工作,他每隔三四天,或五六天,就分别去瞿秋白和鲁迅的住处一次,传递“左联”与革命文*动的情况,请示或讨论一些问题。瞿秋白除了指导和参与“左联”的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