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4/4 页)
夜晚,一定回到牧羊人的怀抱!
也许你也在前往!谁知道呢?如果你先到了,只须给我留一点空地,靠近我失去的那两个。最小的袍子就合我的身,有一小顶冠冕也就可以。因为你知道,我们回家,对于穿戴,从不介意。
我高兴我不相信,因为相信会使我停止呼吸。我还要再看一看,这奇妙的大地!我高兴他们确实相信,自从那个壮丽的秋季午后,我送他们入土的时辰,我再也没有看见他们。
人死上天堂,本来是很虚无的事情。然而,在荻金森的笔下,却是那样的可触可摸。她的诗妙就妙在,既写到了灵魂上天堂的欢悦,就像夜晚的羊群回到牧羊人的怀抱。也写到了对生的留恋与热爱。“我还要再看一看,这奇妙的大地。”她是很乐观的,她相信人死一定会上天堂,因为她送他们入土之后,她再也没有见过他们。
荻金森的诗心是美是善良,因此她希望人死后都能上天堂。而上天堂是回家,对于穿戴,从不介意。
在她的诗里,我完全可以开心地对波姬丝说:我在天堂等你。
因为我上得天堂,波姬丝也一定会上得了天堂。就像荻金森说的,如果我先到了,只须给她留一点空地。
是的,我会在天堂为波姬丝留出一块空地。就像情人相约一样,我会坐在为她留着的空地,等着她的到来。
哦,多美的诗意。然而——
这种诗意,似乎只能产生在她那个时代,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时代。要是她生活在今天,每天听到的,在电视看到的,都是惨死在恐怖分子的暴行里,她的诗是否还有那么美呢?她是否还相信,生活在地狱一样的人,还能上天堂?
我不知道。
至少,我就很难有她那样安祥的心境。
我只会想到那些惨死的人,是多么的痛苦。他们的灵魂在惨死的瞬间,也被弄得遍体鳞伤,即使上到天堂,我想他们仍在痛哭不已。
武器越来越先进,恐怕活动越来越猖獗。人类的灵魂如何能安生?
回归自然。
这是绿色和平主义的口号。
回归自然。
这是诗人的梦想。
把握眼前,明天好像已经不存在,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心态。
想着,就让我心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