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子因此更加喜欢子路,将他和具有德行的颜渊一起,看成自己最得意的两大弟子。
按照《论语》的记载,子路曾经当过“蒲”这个地方的“宰”,也就是最高行政长官。
有一年夏天的时候,下了很多场暴雨,子路担心会引发洪水。
5。到位而不越位(2)
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疏导已经积聚起来的河水,就会导致洪灾。
于是,子路一马当先,带领当地的老百姓和军队,一起疏浚河道、修理沟渠。
就在紧张的抢险进行之中,子路发现了老百姓的辛苦。
当时是大夏天,老百姓顶着烈日,泡在污浊的河水里,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自然非常辛苦。
心地善良的子路,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他拿出了自己的俸禄,给老百姓买来了许多食物。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孔子那里。
孔子听后十分着急,连忙派了另外一个弟子子贡去制止子路。
子贡赶到蒲,向子路说明了老师的劝告。
子路听完,十分生气。他那犟脾气又上来了,一股劲就冲到孔子那里去,怒气冲冲地对老师说:
“我是因为下了大雨,担心会出现水灾,所以才带领百姓修筑这些水利工程的。我看他们一个个的十分劳苦,有的甚至都饿得没有力气了,于是我才给他们弄了一点粥喝。
谁知,老师您却让子贡来制止我,那岂不是要让我不去做仁义的事情吗?可是,老师,您经常教导我们,为人要做到仁爱,您今天这样来阻止我,岂不是不让我实行仁义。我今后再也不听你的话了!”
发完这通气,子路转身就要走。
孔子赶忙叫住他说:
“我知道你是在实行仁义,可你要真是可怜这些老百姓,不忍心他们忍饥挨饿,那你为何不去向国君报告,让国君用国家的库粮来帮助他们呢?
你知道吗,你现在用自己的粮食来帮助老百姓,实际上是在向百姓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他们的国君,还不如你对他们好呢。
也就是说,老百姓会因为认为,你是一个大好人,而他们的国君却不管人民的死活。
你仔细想想,假如你的国君知道老百姓这样看待他,他会怎样对你呢?
所以,你还是赶紧停下来吧。不然的话,你一定会被国君治罪的!”
听完老师的话,子路恍然大悟:原来老师阻止自己,是在劝告自己做事不要越位!
于是,子路就停止了向老百姓提供食物,也因此避过了灾祸。
在另外一个历史故事里,主人公同样越位做事。可是,他没有孔子这样的圣贤老师,因此招来祸事也就在所难免了。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明朝开国时的大富翁沈万三。
我们知道,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他就是著名的明太祖。
明朝刚建国那会,由于长期战乱,国家财力并不充足。
但是,国家再没有钱,当时的都城南京,它的城墙破破烂烂的,总得修吧。
因此,朱元璋为了筹措修城墙的钱,十分伤脑筋。
正在这个时候,号称江南首富的沈万三,为了讨好新皇帝,便主动向朱元璋承诺,愿意承担三分之一的修筑经费。
不仅如此,他还向朱元璋个人上贡了白金二千锭、黄金二百斤。除此之外,他还在南京城内修建了好几座富丽堂皇的酒楼,作为献给朱元璋登基的贺礼。
一下子得到这么多的好处,朱元璋自然十分高兴。于是,他给沈万三的两个儿子都封了官。
按理说,这个时候,沈万三什么都得到了:既有了钱,又有了好名声,还有了权力。可是,他却贪心不足蛇吞象,干起了越位的事情来。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等到城墙修筑完工之后,沈万三竟然糊里糊涂地再次向朱元璋献宠,想要犒赏三军。
这一下,大大地刺激了朱元璋。
要知道,朱元璋这个时候,正在全力搞专制,也就是要将国家大权统统抓在自己手里。
5。到位而不越位(3)
谁知道,这个倒霉的沈万三,却在这个时候,要来犒赏三军。
朱元璋简直火冒三丈,他心想:“你沈万三不就是一个富翁,有什么了不起,一个平民百姓就想犒劳天下的军队,你这不是乱臣贼子又是什么!”
于是,朱元璋立即下令,要将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