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页)
体会,改革开放以后,突然感觉自己在消费、金融管理等知识面前一片茫然,不得不花几倍的力气去补习,否则就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
如果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那么我们尽可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来增强‘财商’吧!因为‘财商’可以创造财富。那么,什么是“财商”呢?
财商,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是理财的智慧,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应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财商是一个人判断金钱的敏锐性,以及对怎样才能形成财富的了解。它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财商和智商、情商一起被教育学家们列入了青少年的“三商”教育。
作为青少年学生的我们,要怎样来培养自己的财商呢?
首先,要对金钱的获得有明确的认识:
第一,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帮助我们树立劳动观念,比如在北京财商举办的夏令营中,通过舞台剧表演、采摘劳动等形式体验劳动的艰辛,体会父母劳动的不容易,知道钱的来之不易,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我们会学珍惜自己的劳动,并有了节约意识;
第二,不随便伸手跟父母要钱,合理控制消费,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在家长的帮助下制订短、中、长期的储蓄目标,在目标达成过程中。
其次是如何使用钱:
第一,讲诚信,信用是有序社会的强力支撑,在经济发达、法规健全的社会里,信用体系是以制度为基础的,比如,在美国,如果一个人留下不良的信用记录,可能会断送他一生的经济生命,我们国家的诚信制度也开始起步了,从现在起,我们也要做到讲诚信,与国家的信用体系同步成长,这对我们成年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平时我们可以从“说话算数”等小事做起,养成守信这个做人的起码规矩。
第二,学会做预算,在父母与老师的帮助下区分哪些是我们“想要的”或“必要的”,以此作为量入为出、合理开支的依据;
第三,提高辨别和分析事物的能力,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名目繁多的促销活动时,不要迷信,我们应作出符合自己情况的判断和选择。
第四,平时可能向家长请教买东西为什么要讲价、怎样讲价,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形成良好的用钱态度。我们身边很多同学在独自买东西时无论价钱怎样,只要自己喜欢就会去买,他们的头脑中很少有讲价的概念,有的甚至羞于讲价,无形中浪费了很多钱。
不同年龄阶段的理财情况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可接受的程度分析,理财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一般会经历4个阶段:6岁以前的萌芽期,6~12岁的确立期,12~18岁的发展期和18岁以后的升华期。
西方把萌芽期和确立期的教育十分重要,不同的年龄对理财要有不同要求:
3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
4岁: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如画笔、泡泡糖。
5岁: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自己的钱”意识。
7岁:能识别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如卖报、卖旧物获得报酬。
9岁:可制定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10岁:懂得节约零钱,在必要时可购买较贵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车等。
11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从中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
12岁:懂得珍惜钱,知道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
12岁以后,则完全可以参与*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
由上述计划可看到,西方社会对孩子的经济意识教育比较看重,这与西方社会商品经济发达有关。为此我们可得到以下几点启发:
1、钱和日常密不可分,小孩的观察能力很强,对钱产生的举动早于其他事物,因为钱能给他们带来直接的好处和利益。家长只要带孩子逛几次商店,钱的用处便牢牢树立在他们心中。
2、钱的知识与道德教育有紧密联系。孩子懂得钱应该经过劳动赚得后,便产生爱惜钱的心理,引起储蓄行为,避免浪费。我国当前某些学校学生对钱毫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