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1/4 页)
〈790〉
假如人们弄清了自己生命的〃原因〃,那么也就不难抛弃生命的〃方式〃了。这等于就是对原因、目的和意义的非信仰标准,就是意志缺乏,假如快乐与痛苦这种价值跃到前台,而且享乐主义——悲观主义的学说有了市场的话;忍痛割爱、听天由命、美德、〃客观性〃等等,至少是忘本的标志。
〈12〉
宇宙学价值的衰落。
A.
作为心理状态的虚无主义必将出现。首先,假如我们寻找一切现象的〃意义〃,那是找不到的。因为,寻觅者到头来总会失掉勇气的。那样一来,虚无主义就是旷日持久、虚耗精力的意识,就是〃徒劳的〃苦痛,就是不安全感,就是缺乏休养生息、自慰的机会——自惭形秽,就是人们自欺过久一样……下述现象在以前也许是有意义的,对一切现象都使用最高道德标准和道德世界秩序;或者,增长人在交往中的爱与和谐;或者,靠拢普遍幸福状态;或者,甚至走向普遍虚无状态——目标无论如何总还是意义。所有这些观念的共性就是,通过过程本身实现一种目标。——然而,现在人们明白了,通过生成达不到任何目的,实现不了任何目标……这样一来,对于生成的所谓目的的失望,就成了虚无主义的原因。总而言之,就特定目的而言是如此;就迄今一切目的假说而言,情况也是如此,因为假说与整个〃发展〃有关(——人不再是合作者,更不是生成的中心)。
其次,一旦人们确立了一切现象和现象总体性,体系化乃至组织化,就会出现作为心理学状态的虚无主义,以致那渴望荣宠的灵魂就沉缅于最高统治和管理形式的整个观念之中了(——假如那是一位逻辑学家的灵魂,那么绝对的逻辑性和现实辩证法就愿意同一切人达成谅解……)。这就是统一性即一切〃一元论〃的形式。由于这种信念的结果,人就深深地陷入这样的感觉之中了,即认为人是同高踞于人之上的整体相连的,并且是依赖于这个整体的,它就是神性的标准……〃普遍的幸福,要求牺牲个人的幸福〃……但是,请看!这种普遍的东西根本没有!人们从根本上失去了对自身价值的信仰,假如不是这种无限宝贵的整体通过人起了作用的话。因为,人构想这种整体是为了能够信仰自身的价值的缘故。
作为心理学状态的虚无主义尚不具备第三个形式和最后的形式。以上两点认识告诉人们,靠生成是达不到任何目的的,而且一切生成都没有广泛的、可容个别人藏身的统一性,就像最高价值中的情形一样。于是,剩下来的就是谴责整个世界都是假的,并构想出一个位于此世彼岸的世界为真实世界的替身,然而,一旦人们明白了,臆造这个世界仅仅是为了心理上的需要,明白了人根本不应这样做的时候,就形成了虚无主义的最后形式。这种形式本身含有对形而上学世界的非信仰,——它摒弃了对真实世界的信仰。假如人们站在这个立场上,那么就会承认,生成这种现实性乃是唯一的实在性。人们摒弃了通向内部世界和虚伪神性的一切秘密途径,但人们是不会忍受这个世界的,虽然人们并不想否认它。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当人们明白了,既不该用〃目的〃概念,也不该用〃统一性〃、〃真理〃概念来解释生命总特征时,就产生了无价值性的感觉。因为利用上述概念达不到任何目的,实现不了任何愿望;现象众多,但并不存在广泛的统一性。因为,生命的特征不是〃真实〃,而是〃虚假〃……人们根本没有理由相信〃真实的〃世界……简言之:我们拿来赋予世界价值的范畴,如〃目的〃、〃统一性〃、〃存在〃等等,现在又通过我们之手抛弃了——于是,世界呈现无价值的外观……
B。
假设,我们认识到了不该使用上述三个范畴来阐明世界的原因,假如按照这种认识,世界开始叫我们感到无价值了,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问一句:我们对上述三范畴的信仰从何而来,——我们是否试图找到使它们脱离信仰的可能!假如我们使三范畴贬了值,那么它们对宇宙无用性的证明就不成其为使宇宙贬值的理由了。
——结论:对理性范畴的信仰乃是虚无主义的原因。——我用来衡量世界价值的那些范畴,乃是同纯虚构的世界有联系的。
——推论的结果:我们迄今试图赖以使我们能够开始估价世界和最终造成世界贬值的一切价值,当它们显得不适用时——用心理学的话来说——就都是以保存和提高人的统治产物为目的的功利性观点的结果。因为,这些价值只是表面上投射到事物的本质上罢了。把自身设定为事物的意义和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