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页)
人才是主人。吃瓜的人,如到了瓜地,拧瓜的人一定会给他摘‘瓜熟蒂落’的瓜;而吃瓜的人若住在离瓜的产地十万八千里的地方,那摘瓜的人就要根据从摘到吃这段时间的长短,计算自己摘瓜需要硬拧的尺度了。当然,这只是个例子,而结论就是,一切为满足吃瓜人的需要,才是标准。这样,今天的‘我见’之二又出来了,从本质上讲,‘硬拧的瓜不甜’的主人不是‘拧瓜者’。而‘夫’与‘妻’及‘拧瓜者’这些‘主体人’他们究竟能有多大的主权呢?《婚姻法》的立法与贯彻、执行,是还‘主体人’的需要及*了,今天你说‘捆绑不成夫妻’大家赞同。可具体情况,方才我点了,具体地说就是《婚姻法》实行已过七周年了,中国大地上又有多大比重的人去真实的按《婚姻法》来执行了呢?而在其它没有明确的具体的法律范畴领域内,你的言行的标准是你主观的‘主体人’——也即当事人——的立场和需要呢?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立场和需要?”然后他亲善的笑了,“总的‘我见’就是:立场和需要是绝对的。只是,是谁的立场和需要,却是相对的。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掌权者。这就是中国历史的劣根性,中国社会现实中仍然存在的习惯性。画龙点睛的再说一句,杨光鸣放的正确与否,不在他的讲述与比喻,而是应去看掌权者的立场和需要。”然后突然结束“谢谢大家静听,能听就是捧场,愿与同学们进一步商榷。谢谢!”他开始回座。
在严全回座途中,先是冷场,竟还有人发出了一个声音:“他鸣的是啥内容啊?主题思想是什么?”还有一个声音:“太隐讳!”至于是“隐讳”还是“隐晦”,不看字从口气上是听不出来的、、、、、、
但,杨光、李晓晴听出来了。在严全刚坐下的时候,他俩带头地鼓起了掌。先是一部分人,然后才是大部分人都回过味来了,也都鼓起了极热烈的掌声、、、、、、
(27)晚饭前,杨光、李晓晴走回宿舍楼时,收发老人忙喊住了李晓晴:“李晓晴,你妈方才来了一趟,让我别忘了:晚饭后让你回家去一趟。”
“谢谢大爷!”
傍晚,李晓晴一个人回到了家里。父母在楼上,见她上来,王孜萌忙把她喊进了小书房:“进来,到底还是参加了鸣放是不是?”
“可我没署名。你们已经知道了、、、、、、”
“我是今天下午才知道的,阅览室里有的同学在议论。杨光是几号鸣放的?”
“就在向你们征求意见的第二天、、、、、、”
“五六天了、、、、、、”王孜萌叹了一口气,“长大了,独立了——准也是你任性,你不署名,让他一个人代你鸣放的、、、、、、你看一看,这是下午我向你爸汇报,你爸才带回来的。”
李晓晴接过了三份红头文件,坐在了母亲的身旁,去默默地看、、、、、、仔细地重点之处又重复地看。看完之后,严肃地问:“怎么办?”
“要是听话能挺几天,也许这事就不会发生了。不过,你也不必太害怕——根据反胡风反革命集团时的经验,杨光的‘鸣放’肯定得网进去,但是他并没有怀疑党的政策,而只是指向了教条主义者,家庭出身也好,又是个学生、、、、、、最终在这个学校,还有你爸爸把关、、、、、、只是从今以后就只能用耳朵和眼睛了。”
这时,从李晓晴一上楼就在思考什么、提纲挈领写什么的爸爸也吱声了:“长大了,闹独立,这可以!杨光是个好孩子、、、、、、他什么都听你的。回去吧!策略点告诉杨光,你得为他、为自己负责呀!”
、、、、、、李晓晴走向了宿舍楼,正好遇见魏中华一个人出楼,她装作兴致勃勃地迎上去:“又要去找女朋友了?”而且眼睛也在向他说话,“你这么睿智,又精力充沛,不想鸣放点什么帮助党整风吗?”
魏中华站住了,盯着她的眼睛:“我哪有女朋友、、、、、、她只是我家宿舍大院我爸同事家的,是文学系大一的,高中时也是一个学校,偶尔碰上了也就聊一聊、、、、、、”突然,他向李晓晴一摆手,就离开了人们进出楼必走的道,向没人走的僻静处走了过去。李晓晴也跟了过去,这时他才回答她的第二个问题:“我也是满腔热血,只是还没有找到适当的题目。”然后向四处瞅了瞅,见无第三者,而且又压低了声音,有些神秘的说,“也就是你,我是绝对不会再告诉第二个人的了。”他瞅了一眼天“上边,风向转了。这是绝密。是从北京刚回来的一个同志告诉我舅的。社会中广大的、、、、、、所有的人,还全蒙在鼓里哩。我舅怕我犯错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