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部分(第1/4 页)
唉,正好今年轮到老祖宗跟他们家过,兴许他们是为省粮食才把老祖宗……”
“老祖宗九十多岁的人了,吃得了多少东西?就算他们要省粮食,也不用不给她老人家被子盖啊!”
“这个…二嫂,你进城了可能不知道,里长让村长传话:年后各家各户要按人头多征三成的税,过了正月就要来收了!所以…可能……”
李氏呆了半晌,摇头叹气道:“唉,志民家……这世道……,罢了罢了,家家日子都难过,咱们还是先管好自家吧!”
邓氏点头道:“是啊,二嫂,这事儿你可千万别……”
“放心,我说话算数!邓家妹子,你们家小静今年应该七岁了吧?有没有打算教她学点儿针线活儿、或者识识字、收敛收敛心性也好啊!”
“她啊,唉,我说了多少次她都不愿意,我也没办法,二嫂,听说你们家二毛……”
两个妇人东一句西一句拉起家常来,把老祖宗之死放到了一边,云舒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这里的人不是都很尊敬长辈吗?老祖宗一脉虽然只有水志民和水志副两个孙子,可为什么就没人出手帮上一把了?
想起一个九十五岁的老人家躺在冰冷潮湿的地上,痛苦的呻吟哀求,不停的喊冷喊饿,而且一直持续了三天三夜,居然没一个人进去看看问问,反而是她故去后纷纷伸头探脑看热闹的!
云舒突然觉得很悲哀、很厌倦,心情很消沉,一直到李氏带着她准备离开作坊院子,她依然一个人低着头、有气无力的落在最后。
第三九九章 成夫子
云舒突然觉得很悲哀、很厌倦,心情很消沉,一直到李氏带着她准备离开作坊院子,她依然一个人低着头、有气无力的落在最后。
刚出作坊院子,老爹就发现云舒兴致不高,他逗了云舒几遍,云舒都恹恹的没精神。老爹奇怪,转身问李氏:“她娘,咱们云舒被谁欺负了?怎么这幅模样?”
李氏回头看看云舒,摇头无声的叹口气,她又四下看看,见周围无人,便凑到老爹耳边将方才邓氏那里听来的消息简单说了一遍。老爹惊得跳起来:“他们怎么可以这样,我这就去……”
李氏一把拉住他:“你去干什么?你是想要志飞夫妻俩难过不是?还是要跟志民大伯家翻脸啊?”
“可是…可是……?”
“唉,都说做事凭良心,他们做了亏心事定会良心不安的,何况现在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朝廷马上又要加增税负,咱们回家去好好商量商量吧!”
老爹一步三回头的望向作坊院子,脸上比云舒还郁闷。一家人就这么郁闷的做上牛车,郁闷的回城。
进城门时,心情稍稍好些的云舒见城门旁围了一大群人,对着墙上那张黄纸指指点点,看来是官府出告示了!多半跟赋税有关,唉!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日子又要被打破了吗?
云舒恹恹的站在原地盯着那群人发呆,李氏见云舒没有跟上,回头看她,然后顺着她视线看去,也发现了那张告示。李氏拉拉水志诚,“他爹,等等!把三毛给我,你过去看看。那告示上写了什么?”
“哦,好!”老爹找个路边人少的地方把三毛放下,又把云舒拉过来站在李氏身边,这才向那人群位置走去。他在人群外围转来转去,看不清楚告示上的内容,便拉个从里面出来的人问问。片刻后,他一脸喜色的跑回来:“她娘,好事、好事啊!”
李氏见他差点儿撞到行人,紧张的招呼他不要跑,慢慢走。老爹岔来岔去总算来到家人面前。笑呵呵道:
“她娘,好事啊!官府出告示,说为鼓励农耕。凡积极开荒种田者,今年二月开始加征的三层赋税可以减免一半,若用粮食交税,一文不加!若现在用粮食交税,不但不加税。还只需交平时的一半!她娘,要是咱们……”
“加征的三层减免一半?比平时不还是要多交一层半吗?那个用粮食交税又怎么说?除了谷子,麦子、甘薯、豆子之类算不算?”
“这个…呵呵,我也不知道!”
李氏摇头道:“官府的告示一天一个变,那战事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完,咱们若现在把粮食交出去。过几天他又来收怎么办?七八月粮食收成不好怎么办?粮价再涨怎么办?
算了,咱们先回家,看看黄历。选个好点儿的日子回家种地去吧!唉,还有北大街上那铺子,光修整就花了二十两银子,现在咱们要忙着回家种地,哪有时间打理铺子啊?不如干脆租出去算了。能收点儿租子也好啊……”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