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3/4 页)
大个架子干什么?你不会想养蚕挣钱了吧?咱们家一颗桑树没有,没桑叶喂蚕了!”
李氏这么说,云舒倒是愣了一下:养蚕?养蚕还要搭架子吗?
云舒拿过图纸一番解释,李氏夫妻恍然大悟,老爹连连夸赞,称这法子好、云舒真聪明;李氏却皱起眉头:“舒舒。你怎么知道这么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云舒噎了一下,摸摸脑袋傻笑道:“嘿嘿,娘。我天天守着果子,守了好几年,琢磨琢磨着就想出来了呗!”
“是啊,她娘,咱们女儿就是聪明。那果子挂在树上,我睡觉都不踏实。咱们还是早点儿把架子搭好了,等大舅哥他们来,把果子全摘回来存起来,正好年前这段时间没事儿,我天天进城卖果子去,比做工还强哩!”
老爹就是个行动派,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山上呼哧呼哧拖了几根大大的棕树回来做架子立柱,然后又专门跑到作坊院子背后的竹林里砍了些又硬又直的‘硬头黄’(竹子类的一种)来做横架主干,其后就是搭架子、编围栏、编隔栏之类的细活儿,其间还找来叔叔水志奇帮了两天忙,直到第四天下午才完全弄好。
如此离约定摘果子的时间还有两天,云舒看先前摘回的青色枳实果子已基本晒干,便建议老爹先带些去药铺看看,当然云舒也跟了去。
他们这次只带了二十多斤干枳实,问了几个铺子,果然年前的药材价格就是要好不少,他们的二十五斤枳实果就得银三两。
而且药铺老板和伙计都很热情,说是云舒家若还有的话,不管枳壳枳实都收,干些的价钱还可以加点儿!于是,云舒第二天就跟着老爹将剩余的百来斤干枳实全挑进城去卖了,得银十两有余,顺便买了不少好酒好肉回来准备招待明天的客人。
次日是冬月十八,一家人早早起床,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等待客人们的到来。云舒趁这个空档又去检查了一番储藏室里的架子,垫底和周围的竹栏都很结实,上面还铺了一层薄薄的稻草,等果子摘回来,就按品种一一放上去,有空了再按大小分一遍。
舅舅一行人是辰时末到的,这次来的人真多,大家几乎是倾巢出动,外婆和舅舅全家、大姨全家、二姨全家都来了,小姨暂时没到,不知她来不来?
而老爹这边,就叔叔水志奇一个人来,其他的如大姑二姑等,因小姑腊月二十八出嫁,现在正是紧张准备的时候,她们便以此为借口推辞了。而大伯自上次茶楼事件后,在家待了一段时间,后来找了家小商铺老老实实做账房先生,几年下来,东家对他已经了解信任,现在平均下来月例也有一两多银子了!
众人到齐后,云舒见人手这么多,便偷偷找李氏提了个建议:这么多人不如只让男人们上山摘果子,女人们留在家里等果子回来分类即可。分类的时候不仅要将果蒂儿剪平整了,还得按果子的种类、成色、大小、伤残程度一一分拣出来。
李氏自然没意见,如此,自己既能照顾二毛,又能跟几个姐妹好好热闹热闹。于是大家分好工后,男人们便带上东西热闹的上山去了,女人们围在院子里开始做准备工作。
云舒家果子种类较多,老爹在干活儿前。先教会大家辨识果子种类的窍门和摘果子的技巧,并一再强调摘果子的注意事项,不要刮伤、不要拉扯、果蒂修剪平整等等。
山上干活儿的人除了老爹舅舅和两位姨夫,还有李贤健、赵强和钱兴三位表哥。几个小子都是十二三岁的半大小伙子了,干事有些毛躁,力气却还不小,于是老爹便让几人负责传递,将他们在树上摘下的果子接下去捡到篓子里,待会儿挑回去。
兴许是大家还不熟悉摘果子的流程,第一批果子半个时辰后才送回来。云舒便开始教娘亲和姨们修剪、挑选果子。特别是那些损伤的一定要单独拿出来,凡有损伤者最易腐坏,但是半个月内吃掉就没问题了。云舒决定送人的就是这些了。
挑选桔子的工作看似简单,但云舒觉得她们各自的标准差了不少了!大姨办事最马虎,果子拿出来瞟一眼就往竹筐里丢,如此那些没问题的都能被她摔出问题来!何况经她之手的大多果蒂儿都没修剪干净,最容易挂上其他果子了!
云舒看得直皱眉。在大姨连捡半框果子后,她终于忍不住对大姨道:“大姨啊,果子要轻拿轻放,要不容易坏掉的!”
大姨无所谓道:“有什么关系?坏了给我吃就是!”
呃,这个!放进肚子倒是不可能坏掉,那我拿什么卖钱啊?云舒一阵纠结。外婆见之抱着三毛过来道:“如琴。你别粗手粗脚的,看云舒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