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1/4 页)
煽�疾捎妹涝�《�懵剩�澜缇�么庸�市翁�╥nternational)转向跨国形态(transnational)�。货币的流动而非商品与服务的流动导致了跨国经济形态的出现;主权国家只能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变化做出事后反应,而不能主导或者控制它。传统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变得非常富于流动性,因此不再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相反,管理已经成为经济生产的决定性要素。对于在全球市场中运作的跨国公司来说,其管理的目标是市场份额最大化,而不是传统的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
问:因此,凯恩斯理论有效的条件是:只有一种经济形态——国家经济,主权国家对国内事务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并且能够测算其政策对国际经济的影响。现在,这些已经不成立了,是吗? 。 想看书来
访谈录关注后商业社会(5)
答:只要在一定程度上国家还存在,凯恩斯的“理想气体”(perfect gas)�经济理论可能就有用。他认为,只要政府能够通过货币、信用和利率来控制宏观经济环境的温度和压力,个人和公司——构成了微观经济——就会采取我们可以预见的行动。
但是,这种分析经济运行的理论却无法解释最近15年来的任何一个重大经济事件。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了促进出口和创造就业机会,卡特总统调低了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从250日元降到了180日元。结果是出口激增但失业率仍然在上升,这种情况应该会导致通货紧缩。但恰恰相反,通货膨胀率快速上升,高达14%。
当里根总统上任之后,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他提高了利率。里根成功了,但是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又回升到250日元,打击了美国的出口,并为日本商品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场。依照当前所有可以利用的经济理论,这应该导致更高的失业率;可是,在里根执政时期,失业率降到了几十年内的最低水平,1989年有些地区还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短缺。
到了1985年秋天,当里根试图对美元进行“微调”时,出乎意料,它却直线下跌至125。现有理论的预测是:这种情况下,会出现大规模的“美元抛售”行为。结果是,几个大的美元持有者——日本、西德和加拿大(它们大量的外汇储备是以美元形式持有的美国债权�)——事实上增加了它们对美国的借贷。
�最经常见到的就是持有美国的国债。中国的大量外汇储备也是这种处理方式。所以有人说:美国用美元进口商品,但是用别国借给它的钱买的。——译者注原材料价格的变化进一步证明了该理论的局限性,从丹麦的黄油到*的石油——日本在购买时以美元支付——价格大幅下跌。这进一步拉低了全世界的商品价格。
除此之外,美元的贬值应该使日本商品在美国的价格有所提高。但是相反,日本公司的做法前所未闻,非常新鲜,他们为了维持在美国的原有市场份额,主动削减了50%的利润。为了弥补在美国的利润损失,日本公司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国内价格。此举非但没有引起经济衰退,日本反而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消费热潮。这大概是因为日本婴儿潮时期的那一代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在消费上不断攀比西方的同龄人,这与传统的理论观点(高价格会抑制消费,增加储蓄)也有出入。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首先,它证明微观经济——众多个人与企业的决策——颠覆了主权国家可以控制宏观经济的传统观点,现在仆人控制了主人。
比如,凯恩斯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个人花钱的快慢——会长期保持不变,它是一种社会习惯。但是,每当我们用现实检验这一理论假定时,它都是不成立的。
事实上,个人控制消费速度的能力——而不是政府的控制能力——可以解释卡特总统政策失误的原因。消费者不会按照书本上教的那样去消费和就业,相反,他们把钱存了起来。在里根时期,美国消费者出现了一个快速的转变,开始增加消费,这解释了为什么在巨额贸易逆差的情况下,里根的扩张性经济政策仍然发挥了效用。
类似地,日本公司的行为也不利于贸易平衡,因为它们追求的是“市场份额最大化”,而不是“短期利润最大化”,这与当前经济理论对其行为的“合理”预测有很大差异。在全球经济中,经济合理性的含义与它在国家经济中的含义有所不同。正如日本人所理解的,在世界市场上的“销售”是对长期投资的回报,重要的是在整个投资生命周期中的总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