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4/4 页)
决战,对于与作战部队相关的军需、工程及其它部门,也要能在参谋部的协调下统一行动。由实行参谋制度所建立起来的普鲁士军队的灵便的指挥中枢,是当时其他任何国家的军队所没有的。
而在具体的战场上,普鲁士军事改革的成果也让它受益匪浅,这自然要归功于推动战术改革的戈本和冯德坦恩。
在另一个时空,普鲁士在普奥战争中,火炮落后于奥地利,而在普法战争中,步枪落后于法国。是冯德坦恩的的一项伟大创举,保证了普鲁士的胜利——步炮协同。在拿破仑战争以来,炮兵和步兵分成不同的兵种集团,炮兵轰然后步兵冲。但冯德坦恩改变了这种做法,他将炮兵部队分解开来,下放到各个步兵团,步兵推进到哪里,炮兵就打在他们前方。为了配合他的这种战法,甚至克虏伯专门开发了一种可以推行前进的直射炮——野战炮。
现在是1844年,冯德坦恩的新奇战法还未被广泛的接受,克虏伯也只是刚刚开发出70毫米后装线膛野战炮,到底“步炮协同”是否可行,就到清国战场上去检验吧。
奥古斯特…卡尔…冯…戈本则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他直接改变了两军会战这一拿破仑战争的主要形式,而是采用了一种新的战略——机动包抄。在另一个时空的普法战争中,他利用铁路和水运,先在在维桑堡战役中形成10:1的兵力优势,又在弗洛什威利形成3比1的兵力优势,最后,以徒步行军抢在法军之前到达梅斯,一举切断麦克马洪和巴赞两军的联系,普法战争的结局就此决定。
“将我们最杰出的军事改革家,派到清国去试验他们的战术设想,清国的将领们,能够理解他们么?”威廉亲王迟疑的问。
“所以,我们绝不只派出他们三人,整个普鲁士军官团,都要去清国,参加轮战,获取战争经验。”
普鲁士军官团:冯…克鲁格,冯…勒伯姆伯格,冯…布劳希契,冯…波克,冯…莱歇尔,冯…曼斯坦因,冯…莱温斯基,保卢斯。他们代代相传,是普鲁士军国主义精神所系。将他们派去清国?威廉亲王迟疑了。
“殿下,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