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页)
。她点点头,没有说话。
这天晚上,孙多慈一夜没有合眼。在南京与徐悲鸿交往的所有细节,如电影镜头,在她脑子里一帧不少地过了一遍。她觉得有些委屈,不错,作为老师,徐悲鸿对自己偏爱了一些,但他爱才是出了名的,难道在自己身上,就成了感情方面的原因?从另一个角度,徐悲鸿家庭和美,已经有两个小孩,他难道可能抛弃家庭与自己结合?从年龄上讲,徐悲鸿已经老得可以做自己父亲,而自己,还是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孩儿,与他走到一起?这也太不现实了吧?
孙多慈还是太年轻了,她不知道,如果人的感情泛滥,那是没有任何理智的,包括徐悲鸿,也包括孙多慈自己。
这个夜晚,父亲孙传瑗同样也没有入睡。经历大起大落的波折之后,孙传瑗已经把世界看得十分透彻。徐悲鸿对孙多慈那一份特别的关爱,以及孙多慈在叙述老师时的那一份特别的热情,都让他隐隐感到不安。孙多慈是他掌上明珠,他关心她的一切。如果女儿幸福,他不在意徐悲鸿是否年龄过大,也不在意他是否已经建有家庭。但徐悲鸿看上去就是一位花花公子,至少对于他现在的家庭,缺少男人应有的责任感。他不相信女儿和他在一起会有什么幸福,倒是感觉,只要和他搅和到一起,就会成为花边新闻里的女主角。孙传瑗从骨子里还是封建的守旧的,他不愿看到这一幕的发生。
徐悲鸿与孙多慈的爱情悲剧,在这个燥风四拂的初夏之夜,在六朝古都南京城,不可避免地拉开了帷幕。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十、 图画满分(1)
十、 图画满分
1931年7月上旬,国立中央大学爆出一条惊天新闻,艺术专修科招考新生,徐悲鸿主考的素描当天结束,次日早晨,他就在工字大楼大门外,把考生试卷和分数当众公布出来了。这在南京,在中国,都是极少见的激进做法。
孙多慈的名字高高排在第一位,九十五分,无人能及。
在徐悲鸿看来是十分普通的事情,但外人眼里,却有变了性质的舞弊嫌疑。但大家都绕开这个话题,不说。
只有一个人说了,这就是徐悲鸿的夫人蒋碧微。
“这个结果我早就预料到了,是你的得意门生嘛,看你面子,看你感情,自然要多给几分的。”她的言语酸而尖刻。
徐悲鸿针锋相对,“知道你是要说这话的,所以公布成绩时,连试卷也一起贴出去了。她的水平如何,她可以得多少分,试卷说话。”
“醉翁之意不在酒。录取孙多慈才是你最终的目的。好啊,你的心愿达到了,你们可以更光明正大地在一起了。”
徐悲鸿十分恼火,声音也高了八度,“告诉你,蒋碧微,不要把话说得这么难听。如果我徐悲鸿想离婚,想拆散这个家庭,早就横下心与你分手了。之所以还和你保持夫妻关系,是因为在我的脑海里,还从没有想过要和谁结婚,所以也不存在要和谁离婚!”
蒋碧微冷冷笑着,“你这话,从认识你第一天起,就开始说了,已经说了十五年。本来我是相信的,但现在不信了。你心口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让我失望的地方太多太多。不客气地说,你就是个典型的伪君子!”
多少次交谈,始终争执不下,最终的结局,总是这样不欢而散。
1931年春夏之交,徐悲鸿始终处在感情的煎熬之中。
徐悲鸿照片。
此时的中国,西风东渐,传统的婚姻观遭到毁灭性颠覆。徐悲鸿周围的几位朋友,包括上海中华书局的舒新城,受此影响,婚姻生活都另有变故。或是上海滩穿金戴银的富家小姐,或者独立自主的新知识女性,或是异地一见钟情的红颜知己。相比之下,他们都比徐悲鸿有魄力,只要感情一露头,就以快刀斩乱麻之果断,离异原配夫人,与新欢另外组建起家庭。相聚在一起时,他们都笑话徐悲鸿坐拥愁城,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离也不是,守也不是。在感情上,百无聊赖,艰难度日。
舒新城的话更直接些:“悲鸿兄实在是书生气,爱就合,不爱就分,有什么好犹豫的?现在的离婚,既不是什么丑事,也不是什么难事,何必优柔寡断?”
说到底,徐悲鸿是典型的艺术家思维,传统与现代,保守与激进,在他身上,都能找到影子。感情上,他可以无拘无束,自由泛滥,但面对现实,他又不能不考虑方方面面的枝节。他既不愿伤害蒋碧微和两个孩子的生活,又不忍荒废了孙多慈正如日中天的学业。可能为他人利益考虑得更多些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