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第2/4 页)
也不狂悖,没有那种天下地上老子最大的心理,他只是享受安逸的,不是真的要在剧情世界中打生打死的。
“施主身上有一种玄之又玄的力量,令我看不透、琢磨不清,我推算施主乃是天外之人,我循着时光长河,逆流至五百年前,发现施主原为儒道弟子,后开悟大智慧,创建《言行说》,那《天问》之道,乃是浩浩荡荡的鸿蒙大道,说不清,道不明,余味深长,令人敬佩。”
元始天尊神色平静,仿佛在讲课一般,将秦凡的踪迹娓娓道来:“我循着时光长河,到了五百年后,那时,秦已灭亡,有名曰汉的朝代兴起,施主以言圣之身,再入天地,为偌大华夏,开创了广阔的未来!”
听到此处,秦凡眉头微动,悚然道:“天尊竟已看到未来之事?如今告诉我,不怕我更改未来吗?”
“大道三千,命在其中,世间万物,本是早有定数,然而大道之下,还余一线生机,未来并非不可更改,更何况,贫道以为,施主的存在,本身已改变了未来!”
元始天尊似笑非笑的看着秦凡,说出的话仿佛早已洞悉所有。
这就是无上的道尊啊,秦凡哑然无语,是啊,他早在百家争鸣时期,不是已经改变了未来?言行说与《天问》,本就不属于那个时期,却被秦凡早早的提前了数百年。
元始天尊什么都没有做,便让秦凡感受到了何为压力,作为上下五千年世界的最高力量层次代表,元始天尊等三清便是道的化身,道是什么?在华夏古文化之中,便是世间一切存在的根源,这才是真正的全知全能,掌控时间与空间,能回朔过去、前往未来,或许,在三清眼中,这上下五千年,就如同一场电影一般,他们先天所处的视角,就与秦凡一致,甚至还要高上一个层次。(未完待续。)
本卷资料:伍子胥篇
资料出自百度百科: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一说HB省JL县黄歇口镇'12',一说AH省QJ县人'3',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生平
逃离楚国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建,太子被费无忌所诬陷,伍奢也受到了牵连。费无忌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有才干,不杀掉将成为楚国的祸患。可将他们的父亲作为人质将他们召来,不然就会成为楚国的祸害。”楚平王派使者对伍奢说“:你若将你的两个儿子招来可免你一死,不然性命难保。”伍奢说:“伍尚为人仁厚,召他一定会来。伍员为人刚烈暴戾,忍辱负重,能成大事,他料到来后会一起被擒,一定不会来。”平王不听,派人召伍奢的两个儿子说:“你们若来,我就让你父活命;不来,马上就杀掉伍奢。”'4'
伍子胥
伍子胥
伍尚要去,伍子胥说:“楚王召我兄弟,并不是为了让父亲活命,是怕我们逃脱后成为祸患,所以拿父亲作为人质,假意召我兄弟俩,我兄弟俩一到,父子三人就会一起被杀,对父亲的死活有什么好处呢?况且去了便不能报仇雪恨。不如投奔别的国家,借他国的力量来雪父亲的耻辱,一起束手待毙是没有作为的。”伍尚说“:我知道应召前去也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可是只怨父亲召我们以求生路,而我们不去,以后又不能报仇雪恨,到头来岂不被天下人耻笑。”又对伍子胥说“:你可逃走,你可以报杀父之仇,我将安心就死。”伍尚束手就擒,使者来捕伍子胥。伍子胥挽弓搭箭对着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走了。伍奢听说伍子胥逃走了,叹息说:“楚国君臣将要苦于战争了!”伍尚到了楚国都城,楚王将伍奢并伍尚一道杀死。'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