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2/4 页)
,这一战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老头现在已经很给自己面子了,他不带头,就意味着这件事情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准备。
既然如此,那自己唯有先下手为强了!
林修招来了林武和亚瑟,以及那些连长和所有懂军事的人,准备商量反围剿大计!
 ;。。。 ; ;
第九十一章 战车奇想
以联军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分兵,特别是见识了炸弹的威力之后,他们也不敢。
所以他们现在的战略,应该还是集中兵力攻打自己的大本营。
“我们可以在半路上伏击联军,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林武首先提议,他现在对于打仗颇有心得,自信也就慢慢地起来了。
“好办法,但我们并不知道联军的路线。”亚瑟反驳道。
没有地图真是个**烦,如果详细地知道各营地的分布位置,以及这一带的地形、路线,就肯定可以制定出更为明确的作战计划。
但绘制地图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个岛屿虽然不大,要完整地绘在图上,起码都得半年时间。
一个年纪不大的连长,在旁边突然说:“是不是可以用那些战车?”
“战车?”他不说,我都差点忘记了自己这个发明。
“如果用战车来对联军的大部队冲击,配合骑兵和我们的**,效果肯定不错。”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没错,我怎么没想到,在开阔地形上作战,战车是一种非常好用的东东。
战车是战术性的武器,而骑兵变成了战略性的力量,战争并不一定是双方拼得你死我活的硬撼。军队的机动性在战略方面表现得更好,部队没有机动性,只能固守,无法追击。
没有机动性的军队虽然规模庞大,但是无法寻歼敌主力,反过来,具有高机动性的骑兵,总是能获得战场主动权,并能够在战斗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安全撤出战斗。
同样道理,战车的机动性劣于骑兵,虽然威力大,但是缺乏机动性,同样多的马匹建立的战车部队,还需要步兵的协同。花费大于骑兵部队,却缺乏骑兵的机动性,全骑兵部队显然更有优势,有时体现在战略机动性上。
可要建立一支庞大的骑兵部队,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个时候,战车便能起到弥补的作用。
每乘战车除车上的3名甲士以外,还隶属有固定数目的徒兵。这些徒兵和每乘战车编在一起,再加上相应的后勤车辆与徒役,畜力驾挽的双轮战车,增强了军队的机动性。
车上甲士的青铜兵器装备,可以发挥兵器的最大威力;车上还配备有旗鼓铎铙,用以保证军队的通信联络和战斗指挥。
作战时,甲士站在车上,徒兵跟在车下,而当一方车阵被击溃之后,胜负便成定局。
由于战车上的乘员都是站立在车厢中作战的,所以他们身着铠甲的甲身必须要很长,与骑兵和步兵所穿铠甲不大一样。
乘员中士兵因为要挥臂格斗,故只在肩部加披膊;御者的职责是驾车,因此两臂披膊向下延伸,一直护到腕部,并且还接缀舌形护手,在颈部加有高高的护甲。
除了战车乘员外,驾车的辕马也披挂了皮革制成的甲衣,战车车厢也需要防护,可装备马甲、马具和铜剑镞、铜戈、铜矛。
还可以将强弩装备于车体上,射程要比弓箭远得多,只是准度问题有点尴尬。
现在大本营中的马匹数量足够,要编制一只数量庞大的战车队并不是问题,林修趁着联军还在集结的空档,快马赶了回来,命令工匠连夜赶制战车装备。
战车,根据作用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很多种。
有远射战车,上面是弓箭兵,用于远射奔袭。还有近战冲锋战车,上面多配有近战矛兵,这种冲锋战车最霸道的就是镰刀战车,可以瞬间切断身边经过士兵的双腿。
要弥补战车灵活性不足的缺点,就必须从轮子着手。
二轮战车在激烈的拼杀中,角度掌控得稍不稳定,就有翻车的危险。而四轮车则不会,因为它增加了两个轮子的稳定性,加之前面牵着的四匹马,几乎都不会有翻车的可能。
作战车兵一般采用大型的横阵,在广阔的平原上布阵,战车一字排开不做纵深配置,把徒卒部署在战车的前方,这样的队型可以左右呼应,避免受敌军夹击,在接近战两车交错时,如果能维持严密的队形有利于形成夹击对手的机会。
队型的整齐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战斗的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