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页)
余数(包括一开始置于无名指与小指间象征的“人”的那一根)非五即九,故去除余数后的蓍草茎数必为四十四或四十。
到此为止,则完成蓍草演算的第一步,古称“第一变”。在“一变”之后,去除左手指缝间的余数,又把两手所持的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茎“一变”的同样方法和顺序进行演算,即先将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茎合在一起,然后任意一分为二,并从右手中取出一根蓍草茎置于左手无名指与小指中间,再用右手四四一组分数左手中的蓍草茎,然后用左手分数右手中的蓍草茎……。经过“二变”的结果,左余一右必余两,左余两右必除一,左余三右必余四,左余四右必余三,故两手余数之和非四即八,而两手所持蓍草总数或四十或三十或三十二。接着如法炮制,便形成“三变”的结果,两手所持蓍草茎总数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然后与四相除,一爻便现显出来,化为现在数学,表示出来如下:
36÷;4=932÷;4=828÷;4=724÷;4=6在根据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原则,其中“9”则是老阳之数,所以是阳爻“—”亦即如果“三变”,之后两手所持蓍草茎为36根,则除以4,得9,这一爻便是老阳“—”。8则是少阴数,所以是阴爻“——”亦即如果三变之后两手所持蓍草茎为32根,则除以4得8,这一爻便是少阴“——”。经过三次繁琐的演算变化,才能得一个卦。但是“三变”之后得到一个爻,有时还要发生变化,即“变爻”。这便是:倘若“三变”之后的蓍草茎为36根或24根,用4相除之后,商数为“9”或“6”而成老阳或老阴,其相应阳爻与阴爻都要发生变化。若为老阳,则爻画由阳“—”变阴“——”;若为老阴,则爻画由阴“——”变阳“—”。
这是物极必反的规律在演卦过程中的体现,这样在“十八”变过程中,便往往出现老阳变阴或老阴变阳的“变爻”情况。这种物极必反的“变爻”,有时可能只出现一次,有时出现两次,有时出现三次、四次、五次、甚至六次。当然,也有可能一次也不出现。一旦出现“变爻”,则一次演卦即得两个卦体,未变的哪个卦体称为“本卦”,“变爻”后的哪个卦体称为“之卦”。然后,根据变爻的数量,采取相应的据卦推演方法,按照其易学思理,进行占卜演算。
张洞玄的推演推算,用的是这种方法,古称“文王卦,六爻大课”,这也是古时最常用,不好学的决疑解难推算法。由于这种“六爻大课”的演算过程颇为复杂,费时,所以后来一些专门从事占卦相命聊以度日的江湖术士,便在此基础上参生出一些比较简单的演卦方法,其中最通行的是以铜钱或其它硬币作为占筮工具的“金钱课”。但即便“金钱课”也有好几种的,例如,占卦者以铜钱三枚合在两手或一竹筒中摇动,然后斜倒在桌上,根据其“字”、“背”情况来决出一个爻:比如两个“字”一个“背”,为少阳“—”;两个“背”一个“字”,为少阴“——”;三个“背”为老阳“—”,变爻为“——”,三个“字”为老阴“——”,变爻为“—”。这样,经过六次斜倒,便得到一个六爻大卦(包括变爻后的之卦)。此外,还有更简单的演卦法:占课者取铜钱或硬币六枚,合在两手或竹筒中摇动,然后一齐倾倒在桌上,把钱由下往上顺序排列,根据其“字”为阴,“背”为阳的原则一次性得到一个六爻大卦。例如:第一、二枚为“字”,第三、四枚为“背”,第五枚为“字”,第六枚为“背”,则得到“旅”这一卦象。当然,这种演卦,不会出现变爻,因而其所含信息量也少得多。因为简易的缘故,成为最通行的占事方法,为下三流的江湖术士广泛运用。成卦之后,推演方法有三种:第一,据象推论(结合卦象)。第二,据辞推论(卦辞)。第三,象、辞结合推论。还有,再是结论准确性与个人“占工”的技巧性,判断吉凶,所占对象有关,这是最常见最通行的一种方法。
张洞玄推演推算完,一一记录,稍一审视,取过算盘一核对,觉得没错,无误,对张辅正笑了笑,说道:“爷爷,我解开了。”怀抱一叠稿纸,给他道:“你看照我说的下,保准解的开?我厉害吧?”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026章 推演推算 破解古棋
张辅正呵呵一笑,接过看了看,苦笑着问道:“玄儿?我的乖孙儿?爷爷啊?看不懂?”众人也凑了过去,看了一下,不明所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