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页)
马克斯·赖斯伯克(Max Reissboeck)在开发3系的E…36版,该车型将在1992年面市。赖斯伯克是一名汽车爱好者,他为自己制造了一部小型的客货两用轿车,这部车是在当时的E…30版基础上,将顶篷加长、将货厢拉出改装而成的。他开这部改装车去上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甚至冯·金海姆也听说了,他跟赖斯伯克说,自己想看看他的车。
冯·金海姆非常喜欢这辆车,他当场就决定,公司要制造这种车,他让赖斯伯克把这辆车作为样车送给设计部门。这成为宝马的第一个旅游车型,宝马的车主从此有地方放滑雪板和其他物品,而不再需要绑在车顶上。
就在推出7系的同时,宝马集团研究与创新中心FIZ(Forschungs…und Innovationszentrum)成立了。这个玻璃与钢结构的研发中心位于慕尼黑,它的成立,首次实现了历史上汽车公司将研究、开发、物流和质量控制等环节集中在同一建筑内。FIZ耗资12亿马克,聘用了6 000名工程师,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汽车技术中心都是受到它的启发而建立的。克莱斯勒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成立的设计中心就是仿造金海姆的FIZ而建立的,该中心是艾科卡最引以为豪的成就之一。
1992年,宝马决定在美国设立一个装配厂,冯·金海姆再一次扮演了梅赛德斯的领路人。宝马在南加里福尼亚州斯巴达堡(Spartanburg)建立工厂生产Z…3双门跑车以及后来的其他车型。梅赛德斯很久以前曾经宣称,公司决不在美国制造汽车,在坚持了很长时间之后,终于在宝马建厂后不久,也在阿拉巴马州万斯(Vance)也设立了生产厂。〃我们必须要保持、维护并建立我们在美国市场上取得的地位,〃冯·金海姆说,〃仅凭在德国,这将越来越难。〃宝马和梅赛德斯之间的交手与日本的本田和丰田之间并无二致。梅赛德斯和丰田都是成立更早、规模更大的公司。如果没有来自本田和宝马这两个更加迅速、敏捷、更具创新性的公司的竞争,梅赛德斯和丰田可能会因为自满而远不具备如今的竞争力。
冯·金海姆还为宝马引进一种制造文化,除设计和营销以外,制造是第3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由于早期在机加工工具行业的从事管理,他非常重视质量和工厂内生产的柔性,宝马公司内部的这一理念与后来的〃终极驾乘机器〃概念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当时,著名的丰田生产体系致力于消除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而宝马则成为世界上最具适应性的汽车制造商,它能够按客户需求制造无数版本的车型。
宝马能够取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以客户为导向的销售与生产过程,这对诸如物流等环节的功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装配线上绝不会出现两辆完全相同的宝马车。客户化概念使宝马的客户可以设计自己想要的车型。到2000年,宝马在照单生产数量上已经远远走在世界前列。公司可以比其他制造商更晚接受客户非常个性化的订单,这种能力直接来自于冯·金海姆所倡导的柔性制造。
冯·金海姆为宝马设定了一个愿景,他知道,宝马必须要〃正确行事〃。他说:〃我们需要正确地对待人们……对待我们的客户和供应商,所有来信必须在当周回复,我们必须有礼貌地对待供应商,这种情况在前些年是看不到的。有些装配商将他们的供应商逼上了绝路,但我们必须要拿出正确的态度。〃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宝马在使用电子部件方面走在了前列。〃当年在做机械工具生意的时候,(我记得曾跟梅赛德斯…奔驰的人谈过),梅赛德斯的一位管理者告诉我,'我绝对不会采用电子部件'。〃于是冯·金海姆将这个想法搁置起来,将来择机再用,几年后当他接手宝马时,他立即就着手将电子控制应用到自己的车上。
第4章 宝马缔造者(6)
〃开始合作后,我首先做得一件事就是参观宝马的一个工厂,〃拉尔夫·罗宾斯(Ralph Robins)回忆道,他曾长期任劳斯莱斯公司董事长,这个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与宝马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航空发动机的电子部件比汽车发动机更加复杂。但是,在宝马工厂中看到的一切让我非常惊讶,我问他们是否愿意为一款飞机发动机设计一套发动机管理系统。他们设计出一套非常完美的设备,一次性的。我告诉金海姆,他应该进入这个领域……发动机管理系统。但是,由于当时在该领域中普遍存在一种非此处发明综合症,这种系统不可能用于系列生产。如今,在电子研究方面,虽然戴姆勒…克莱斯勒已经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