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国本土开拓新市场,让中国的市场消化掉原本为国外市场准备的产能。
外贸型企业回到国内找市场,迎头又撞上了规模和数量更为庞大的内销企业,市场争夺由价格战打到品牌战,甚至还发生了一些中国特殊环境下的关系战。总之,只要能把自己手里的产品卖出去才是王道。如何卖?这确实在现在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热风”是总部位于上海的一家鞋业零售连锁公司,款式时尚和更新快速是热风区别于其他的鞋业零售店的一个最大特色。在他们的上游制造商就是位于广州的制鞋基地,这里是鞋业的产业集群之一。
热风没有自己的工厂,甚至没有固定的代工厂,其产品大多是由公司的买手们穿梭于几大鞋城,凭着独特眼光与灵敏嗅觉去发现和挖掘的。只要半个月时间,被买手们相中的鞋子就会出现在热风全国65家连锁零售店的货架上。即便这样,热风的总经理陈鑫还是万分焦虑,他想寻找更好的方法卖掉他们靠买手们淘来的鞋子。
2006年热风也尝试着把虚拟商店开进淘宝,想依靠无开店成本的自由交易市场来为自己寻找更多的销路。但是事情并没有陈鑫想得那么简单,由于没有网络销售经验,热风的淘宝店只是成了一个形象展示店,每天只能卖两双鞋子。焦虑的卖家更加焦虑了。
在新型渠道中卖东西真的需要另外一套方法吗?
我怎么找到未来的消费群体?
他们每天花在网上的时间至少两小时以上;
他们讨厌卫道士般的说教,宁愿跟从一些小众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见领袖;
他们看上去对时政漠不关心,但是一旦发生大事件,他们的爱国热情就能立即点燃;
他们之中,有忠诚的品牌拥趸,也有更热衷于时尚却价格敏感的潮男超女;
他们在休闲时间里除了喜欢运动、玩乐、聚会,上网时间明显多过看电视、听音乐;
…… ……
以上这些描述,是李宁有限公司花费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对14岁~35岁的消费者群体调查后得出的一部分结论。这样的结论,令李宁公司在2008年开始了互联网之旅。
第三章 源自消费端的变革(4)
作为一家本土的运动品牌,李宁公司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在青少年心目中超越耐克、阿迪达斯,树立起国际一线品牌的形象。但是,如何了解这帮目标群体的喜好?
李宁公司首先根据调研结果,将80后消费人群分为意见领袖、跟随者、大众这3个类别,然后抽调专人和意见领袖一起待一段时间,体验他的生活,包括了解意见领袖在想什么、喜欢在哪里逛街、喝什么牌子的啤酒、跟什么样的人聚会、上网看什么等等,从而近距离了解年轻人的行为模式。
对80后、90后等年轻消费者的探索,不仅仅是李宁公司所关注的,而是所有企业都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个群体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尽早了解他们的行为特征和消费习惯,由此制定行之有效的销售策略,是每家企业都渴望获得的信息。
李宁公司通常通过赞助国际球队、奥运会等一系列活动,在本土消费者心中树立起国际品牌的形象,这些活动和比赛,也是李宁公司和消费者的触点,通过运动场所等地点,李宁把自己的价值观、品牌的内涵传递给消费者。
现在,这些触点里包括了互联网。2008年,李宁公司在淘宝商城开了官方旗舰店,并且同时开了3家不同类别的品牌网络专卖店。李宁公司对互联网的野心并不限于淘宝,但是借助淘宝这样的平台,李宁公司现阶段的目标是在网上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并且探索对网上零售渠道多种形态的管理和经营模式。
其实,李宁公司本身是一家轻公司。这家运动品企业在价值链上抓住了设计和品牌运营的环节,将生产和渠道大量外包。截至2007年底,李宁公司旗下的直营店和加盟店共5676家,里面只有200多家店是李宁直营的,其中包括树立品牌形象的旗舰店和一些折扣店。
在没有正式进军互联网市场之前,网上的渠道已经有李宁的700多家店,2007年的销售额超过了1亿元。但是令李宁公司觉得不安的是,这些店的商品从哪里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卖出,它们在销售过程中使得消费者对李宁的品牌形象感觉如何?
这些都是李宁公司难以知道的未知数。因此,在淘宝商城开店前,李宁公司先清理整顿了大部分的网店,并且将互联网渠道纳入和实体渠道一样的管理范围。尽管目前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