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身材魁梧、人身狼首,异常醒目。
贺韬没想其他,以为他们在迎接哪个大官,可随后看到有人向自己的马车招手,而且在这些官员和重要人物不远处,还看有很多寒门子弟也身着单薄的衣衫向马车凝望。这时贺韬才明白他们是来送自己的。
此时贺韬心中暖意阵阵,立刻跳下马车,跟着马车一起走向驿站的凉亭。
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所以许多地方都挂着霜,由于母亲身子不好,贺韬也就没让程紫萍和母亲下车。
走到众人前,贺韬弯腰作揖,道:“贺韬何德何能受诸位大人长者和同窗们如此厚待。”
刘县丞道:“此言差矣。你贺韬此刻如幼凤初鸣,未来必将翱翔碧空,能够送你是我等荣幸。再加上你是霸州的天赐秀才,同为霸县人,送你是应该的。”
那边话音刚落,楚县令就拿出两封信递给贺韬,道:“直隶府李知府是我的恩师,还有州文院的郭学政也是我的同榜进士。你既然去直隶府,就帮我把这两封信与先前那封一同捎过去。”
李知府是直隶府的最高民政长官,官居五品,而州文院的郭学政也与自己有过一面之缘。所以贺韬心知这是楚县令帮自己铺路,让自己靠这两封信跟之前那封信为敲门砖,日后若在直隶府有危难之事,他们必然会看在楚县令的面子上相助。
等贺韬接过书信,并再次谢过楚县令后,县里清风书斋的老板李秀才递过一个红色小布包,道:“这是三十两程仪,祝贺安邦一路顺风。”
一人开头,众人随之。没一会,在场的众人就纷纷送上程仪,贺韬对此也是一一谢过。
随后众人聊了一些直隶府的见闻,也做出一些有益于贺韬的指点。虽然已是早春,但早晚温差还是有些悬殊,再加上还要赶路,因此众人也就开始催促贺韬早些赶路,以免耽误了行程。
但是楚县令身边的孙学政却突然说道:“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贺韬,不如你在这里做一首诗或词,也不枉我们白跑一趟。但是不要离别和送行题材的,不然容易让人徒增感伤。你是我霸县的骄傲,更使我霸县的楷模,再加上今日有如此之多的寒门学子来送你,所以我提议你作一首真实感触,又可以为我霸县儒生今后勉励的诗或者词才行。”
贺韬笑道:“敢情孙大人不是来送我的,是来考我的,不但如此,您竟然还有题目要求!学生这次算是服了,您这个学政可真是尽职尽责,咱打个商量,您看等学生回来省亲时再考可否?”
“不可!今日事今日毕!再说,等你明年回来可能已经是举人文位,倒时我怎好再给你出题目,哈哈!”孙学政的话引发了他自己和众人善意的笑声。
许多人好奇地看着贺韬,贺韬的才名和诗名已经传遍霸县,不知道他今天会做出一首什么样的诗词。
“容学生细系斟酌一下。”
说着,贺韬开始四处观望。
众人更加好奇,贺韬这明显是准备就地取材,这要是能写成好的诗词,那真可谓“七步成诗”
本来贺韬打算写一首离别或者送行诗词,因为在华夏诗词中,送别和离别的很多,想瘟庭筠的《商山早行》、李白的《赠汪伦》、骆宾王的《送别》、还有杜甫的、苏轼的、白居易的等等都是经典之作。但是这孙学政却避开这类诗词,而且给自己出了个与此情景无关的题目,这个题目不但要有自己的真实感触,还必须是一首励志诗词。这样一来,自己真就要仔细思考一下了。
贺韬目光扫过之后,发现附近有驿站,驿站不远处有几座农舍茅屋,远远看上去和自己之前住的房子一样,而前来送行的那群寒门学子,也是自己以前的真实写照,都是那么破败贫穷。
闭幕冥思,曾经贺韬经历的一幕在眼前闪过,随后贺韬问道:“可有笔墨?”
就见凉亭边的众人突然不约而同笑起来,主动站向两侧,为贺韬让出一条通往凉亭中间石桌的路。
石桌上赫然摆着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俱全,连墨都磨好了。
第二十四章 诗成治国碎文宫
贺韬见道已经准备齐全的笔墨纸砚等物,苦笑连连的走过去,提起笔,再次沉思片刻,沾着浓墨用“瘦金体”写字,一边写一边念。
三月春寒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贺韬写完这些后,众人纷纷点点头,还有些人看向远处的那几处茅屋和一旁衣衫单薄的寒门子弟。
停顿片刻之后贺韬继续动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