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页)
了一道教令,让宦官交给李继岌,让他先动手杀掉郭崇韬。李继岌本来心里明白,说郭崇韬没有什么过错,不能做负心之事。那些宦官们就故意制造事端使郭崇韬得罪李继岌,然后再进行挑拨,李继岌毕竟年轻没有经验,不由得就站在了他们一边。第二天以议事为名,把郭崇韬诱来杀掉了。
郭崇韬一死,李存勖又听信伶人景进的谗言,冤杀了功臣朱友谦一家。大将康延寿打着为郭崇韬和朱友谦复仇的旗号造反,四川大乱。康延寿兵败身亡之后,四川继续混战,这使后唐局势也陷于混乱之中。此时,镇守瓦桥关的魏博镇将士戍守期已满,回镇途中经过贝州时,李存勖突然下令不准回乡,就地驻守。在这种情况下,加上四川战乱,人心浮动,士兵便发生了哗变,大举南下攻入魏州。李存勖闻讯忙派人领兵镇压,却一触即溃。李存勖只得再派素来猜忌的李嗣源率领侍卫军征讨。
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也是后唐战功赫赫的功臣。兵到魏州城下,李嗣源决定第二天攻城,但当天夜里他率领的军队便发生了兵变。将士们进逼李嗣源的大营,李嗣源斥责叛将,兵士们却说:“皇上对我们士卒丝毫不知体恤,听说在平定魏州叛乱后,要把我们全部杀死,我们没有叛心,只不过不想白白送命。我们已经商量好了,和城中军队合为一处,击退各路军队后,拥立您和皇上隔河分治,做我们的皇帝。”在哗变将士的胁迫下,李嗣源只好先进了魏州城,后来借口出城召集各路流散士卒才得以脱身。出了魏州城后,他召集部队,想回首都向李存勖言明心迹,但手下却认为无法说明真相:哪里有在外兵变,军队的首领还能毫无干系呢,劝他当机立断。李嗣源无奈,只好向南进军。
此时的李存勖可谓是众叛亲离,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最后致自己于死地的,竟然是他最为宠爱的伶官。他身边亲兵“从马直”的首领郭从谦,原来是伶官,艺名郭门高。平时视郭崇韬为叔父,而且又是李存义的养子,郭崇韬和李存义都被李存勖冤杀后,郭从谦恨恨不平,准备复仇。而从马直在洛阳由于饥寒交迫,一部分想兵变造反,由于泄密而被镇压。李存勖在和郭从谦闲谈时,就问他为什么依靠郭崇韬和李存义,为什么教唆兵士造反。李存勖本来和伶官们玩笑惯了,说这些话也没有责问的意思。但郭从谦却以为李存勖有所察觉,心里更是异常不安,便发动兵变,带着叛乱的士兵乱杀乱砍,火烧兴教门,趁火势杀入宫内,京城陷入混战。乱军之中李存勖被流箭射中,不久便气绝身亡。众人都逃散了,只有一个伶人善友拣了些丢弃的破烂乐器放在李存勖的身上点火焚尸,宠信伶人的李存勖,最后得到这么一个下场。
后来,李嗣源攻入洛阳,派人从灰烬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尸骨,葬于雍陵。他以“监国”的身份先掌握了政权,得知魏王李继岌被害于四川,才接受众大臣的劝进,继位称帝,是为后唐明宗。此时,距李存勖建立后唐,占领中原只有短短的三年。
南唐后主李煜
阴差阳错李煜登基(1)
南唐后主李煜,生于公元937年七月初七,这一天正是民间的七夕节,又叫做“乞巧”节。而李煜的出生,倒也真是合得上这个“巧”字:在这一年的十月,他的祖父李昪便登基做了皇帝,建立了南唐。他对这个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小孙儿也特别喜爱,给他取名“从嘉”,嘉便是美好的意思,希望他以后一切顺遂,能给李家王朝带来好运。
二十四年之后,李从嘉成了南唐的主人,改名为李煜。而此时南唐的国势,却大不如以前。李煜登基之初,请群臣宴饮,便有大臣作词道:“楼上春寒山四面,桃李不须夸烂漫,已输了春风一半。”李煜听罢默然,“桃李”之“李”,自然是隐喻他们李家,“输了春风一半”则点出了南唐作战不利,国土日削的事实。
李煜当年李煜的祖父李昪,虽然把国号定为“唐”,以表示是延续唐朝的正统,但他并没有出兵北伐,统一天下的念头,只想好好保住这份江南基业就够了。所以便把爱惜民力,发展经济放在首位。江南本来富庶,在李昪休养生息,保境睦邻的政策下,便成了一方远离战乱,百姓安居乐业的乐土。可中主李璟继位后,虽无乃父的雄才大略,却野心不小,于是轻启战端,出兵内乱的楚国和闽国。一时倒也旗开得胜,把南唐的领土大大扩展,但善后工作做得不好,惹来内乱纷纷。后周趁此机会出兵南唐,占领了南唐淮南大片土地,并长驱直入到长江一带,李璟只好派人向后周世宗柴荣称臣,去帝号,自称唐国主,使用后周年号 。他自己害怕战事再起,就打算把国都由金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