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考虑到代总统的安全,希望调桂系部队一个师进驻南京以防万一,如蒋一旦攻击,只要代总统守住一天,解放军就可开进南京……”
李宗仁这一夜又失眠了……
翌日,程思远向他报告:“北平广播了重要社评,题目是《南京政府向何处去》。”
“什么内容?”李宗仁很焦急,“谈判没破裂吧?”
“那倒没有。北平广播说,有两条路摆在南京国民党政府及其军政人员面前,一条是向蒋介石和美国政府靠拢,另一条是向人民靠拢。前一条路是继续与人民为敌与蒋介石同归于尽;后一条路与蒋、美决裂……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李宗仁默然,绕室徘徊。
当晚,担任南京和谈代表团交通联络工作的刘仲华由北平打来长途电话给程思远,请于次日派飞机到北平接人。李宗仁闻之满怀希望,以为代表团要派人南归报告情况了。可是5日下午4时,程思远到明故宫机场去接人,接到的却是“民革”的中委朱蕴山、李民欣和一个不明身份的刘子衡,他们由刘仲容陪同前来。刘仲容乃湖南益阳人,长期在李宗仁左右任参议,与中共有联系。早在李宗仁出任代总统即致电毛泽东,要求人民解放军停止过江,举行和平谈判时,毛泽东为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和谈意图,便抓住时机亲自对李宗仁、白崇禧进行策反,并提出要刘仲容担当和谈联系人。3月下旬刘仲容受白崇禧之托北上试探和议。他到北平会见了周恩来,随后毛泽东接见了他,并作了指示:关于李宗仁的政治地位,可以暂时不动,还当他的总统。如果谈判成功,欢迎李、白到北平来,也欢迎何应钦来;关于桂系部队,只要不出击,我们也不动它,等到将来再具体商谈,至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也是这样,如果他们不阻碍人民解放军渡江,暂时也可以保留他们的番号,听候协商处理;关于国家的统一问题,国共双方正式商谈时,如果李宗仁出席,那么我对等,我也出席,如果李不愿来,由何应钦或白崇禧当代表也可以,我们则派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参加,来个对等。双方协商取得一致意见之后,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那么南京政府的牌子就不要挂了。在对待白崇禧的问题上,毛泽东指出:“你白先生喜欢带兵,将来国防部成立了,给你带五六十万人,做个大统帅好不好?”为了争取白崇禧转向人民,周恩来特地命令释放被俘的白崇禧一位亲戚——桂军师长海竞祥,并用飞机送到南京。这次刘仲容一行数人南来,一下专机,就避见新闻记者,所以当时被上海、南京报纸称之为“神秘客”。但他们并没有给李宗仁带来什么好消息,而是代表李济深以第三者资格劝告李宗仁、白崇禧完全接受八项条件。
第二章 十字路口 11(2)
李宗仁对此默然不语。
白崇禧却暴跳如雷:“只要中共坚持渡江便不能接纳和议!”
当晚司徒雷登密访李宗仁。
李宗仁叹道:“我在南京出任代总统已近三月,本想为不可收拾的残局尽最后一点努力,期望息兵,达到和平,解民于倒悬。古人云,尽人事而后听天命,但是现在……难呀,难呀……”
司徒雷登笑道:“贵总统不必太悲观吧,据我所知,贵国国防部已经向政府保证,长江天堑至少可守半年;而京沪线作战,有把握打三个月到六个月。如果贵总统决心把这副担子挑起来,我想大家不会眼巴巴看中国闹笑话吧?!”
李宗仁见司徒雷登有所暗示,不由有了些把死马当活马医的信心。送走司徒雷登,急召智囊团谋划策略……
4月7日下午7时,李宗仁在傅厚岗官邸设宴招待朱蕴山、李民欣等,饭后谈到战犯问题,李宗仁说,他可以一身受之而不辞,而要求豁免蒋介石等发动“戡乱”战争的责任,以免和谈受到溪口方面的破坏。那位不明身份的刘子衡建议可由李去电毛泽东主席提出此项意见。
当晚11时,李宗仁致电毛泽东。
次日,李宗仁即接到北平的复电:“……战犯问题……总以是否有利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之推进,是否有利于用和平方法解决问题为标准。在此标准下,我们准备采取宽大的政策……”
李宗仁召开国民党和谈指导委员会会议,研究磋商……
4月9日,根据国民党中常会的决议由何应钦出面给张治中去电,要张治中坚持以下各点:“一、为表示谋和诚意,昭信国人,在和谈开始进行时,双方应即下令停战,部队各守原防。###在和谈进行期间,如实行渡江,即表示其无谋和诚意,政府应即召回代表,并宣布和谈破裂之责任属于共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