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药的不确定”;
“受过教育的野蛮人”,也就是那些对生命毫无建树的蠢蛋;
在忙碌办公室中“只会造成一股漩涡似混乱的助手们”。
受母亲影响的德鲁克文风
德鲁克母亲曾师从弗洛伊德。所以有时,德鲁克还会做一些与医学有关的比喻,例如:
“经济方面获得满足,就像人体吸收维他命一样:缺乏维他命,将会导致严重疾病,但维他命本身并不会产生热量。”(顺便提一下这是德鲁克经常强调的重点。)
“从凯因斯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就像某些人仅从大师处取得药方,却未学会如何看诊。这种人最危险。”
“为了让比喻更富变化,我们不妨这样说,现代政治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就像是人体内的一块恶性肿瘤,虽然只有一磅重,却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好一个让比喻更富变化!
“工会是一种反对祖织,是对付杜会毒素的抗体。”这句话的后半段是:“工会主义是一个社会体系所需的支撑架,可防止该体系的脊椎变成异常弯曲,而害得整个社会都受罪。”在同一个句子里,工会从抗体变成支撑架。看来,德鲁克博士花了相当的工夫,不让自己做出不恰当的比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德鲁克百年,在中国,在当下
1、管理的成败关系世界的福祉。
2、大国崛起的命脉是企业,企业的根基在管理。
3、只有中国人才能发展中国。
1、2007…2008年中国A股市场的超级过山车改变了图书市场的热点和走向,读者的注意力首先从管理转向了理财。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国际金融资本的对中国财富肆无忌惮的合围掳掠,把国人的注意引向了经济和金融,图书市场也一样跟着低回婉转,充满了各种队宏观经济和国际金融政策的思考和争论。
2、人们进而开始思考谁在制定规则?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后知后觉?是谁在制定游戏规则?为什么我们的很多政策好象都是在为别人服务?
这许多年来,我们所谓引进资金、引进技术,这条路真的走对了吗?在引进技术,引进资金的同时,我们的管理进步了多少?
3、金融危机发生已经两年多了,回头我们反思,一国经济的基础不还是一个个真实的企业吗?大多数人民的幸福不还是要靠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财富创造基础上吗?再看看中国的经济和中国企业,真的是金融危机拖累了我们?我们自己的经济政策是否出现了问题?我们自己的金融管理出现了问题?
4、早在2001年德鲁克就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当时的名字为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对中国的管理者说过:
“目前,无论是中国的工商业、通讯和交通行业,还是政府和教育机构,以及医院都急需大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发展中国家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国外的技术,也容易吸引外资。但是,技术和资本仅仅是工具而已。它们必须通过有能力的管理者才能发挥作用和功效。
而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们应该懂得如何管理,知道如何去领导企业并促进它的发展,也知道如何去激励员工和让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
管理者不同于技术和资本,不可能依赖进口。即便引进管理者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引进的人数也将是寥寥无几。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管理者,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环境当中。只有中国人才能发展中国。”
是啊,只有中国人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管理者,不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政府当中。
推荐序
我总是感觉自己没有资格为德鲁克先生的著作写序,但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邀稿盛情难却,此外,做为德鲁克先生生前少数耳提面命过的中国人之一,也有责任和大家分享我从他那里得到的启迪。
改革开放初期,德鲁克夫妇来过中国。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从战争创伤的心理阴影中复原的艰难过程,他遇到的中国人充满活力和乐观精神,这一点令他惊讶不已。十年前我刚认识他时他告诉我,世界在前苏联解体后,只有美国一国独强的局面是不健康的,应该至少还有另一股力量可以和美国互相制约,在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国这几个正在上升的大国中,只有中国有这种可能。他还说,中国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中国迅速培养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