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第3/4 页)
于事,几人急得团团转。
〃在颛臾时,尝闻鄢陵有贤人,唤作敝衣叟,传其有奇能,齐鲁不少人物曾经拜会过此人,齐国曾经要给他大夫的职位但被拒绝,孔门的颜回甚至还随他游学过一段时间。
这人出身田亩,从未读书,甚至不能识文断字,却能得到诸多名流赏识追捧,应是名不虚传,又有传说他有先天医术,其家周围方圆十里没有病患,如今我们不妨求助于他。”歆妍给出了眼下最可行的建议。
说走就走,谁也不知道这敝衣翁身在何处,只能分头寻找,已是夜半时分,附近乡民早已休息,但救人要紧,大家分做四队,各领三十人挨家探访,务必要寻出这世外高人。
幸运的是,敝衣老翁在鄢陵一带家喻户晓,无论哪一家人知道他,甚至可以随口讲几件他的传闻轶事,大家很快便了解到了老人的住址所在,方向既已明确,就不需要上百人一起前往,北宫玉衡等人先行回营,只剩御风三人向驻地西南二十里的汀��先ァ�
春秋战国的世界与现代世界多有不同,其中非常突出的一点就是在道路交通上,虽然说知道了蔽衣翁生活在汀����胍�业剿�棺攀敌枰�嗟钡墓し颍�歉鍪焙蚩擅挥惺裁唇值朗裁葱∏��泼排坪怕耄�晖耆���约好�餮罢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虽说是景色清幽,但为找人带来了很大麻烦,古人寻访隐士高人在山中转上个把月都是有可能的,好容易找到其住处,兴许高人还不在家,只得到一句“家师出外云游,少则一两月,多则三五年”,怪不得李白也曾感慨“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一路上,三人只要看到民家便敲门询问,以确定敝衣翁的具体住址,也顺便听村民说说有关他的传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山民丝毫不会畏惧由美这个“鬼魂”,遇上不好分辨的岔路山民甚至还会带三人走上一段。
山东之地是华夏神怪传说最为繁盛之地,从先秦早已失传的《齐谐》到清代蒲松龄的巨著《聊斋志异》,无数志怪小说和传说故事从齐鲁大地诞生,发展,成为华夏文明极具特色的一部分。
到了汀����擞龅降牡谝换�思沂歉隽曰В�浅4酒尤惹椋�惶�且�热诵悦�氖拢�凰盗艘痪浠埃骸坝嘤胫钗灰�贰!北阒鞫�涞毕虻肌�
路上山民又同大家讲起了敝衣老翁的故事,再汇总之前路上听说的,大家对这个传说中的老人有了相当的了解。
敝衣翁本是野人,无名无姓,父母早亡,自小家境贫寒,仅以耕田为生。后来他发现自己有先天医术,十里八乡的农家都来找他看病,后来连鄢陵城中的大人物都来拜访,再到后来,来访者不仅有齐、鲁、莒等国的官员,也有各学派的门人,每个人对他是毕恭毕敬,待之以大人之礼。
不止在东周列国,华夏古人均认为身负异能的人必有原因,有人认为这些人是上古炎黄苗裔,继承了祖先通神之力,也有人认为是神明赐予能力,到了后世,便有什么星宿下凡,圣人转世之类的说法。总之,本是一介山野村夫的他瞬间传闻四起,名声大噪。
再到后来,儒门两位著名弟子颜回、曾参竟前来随他学问论道,一住就是三月,每天和敝衣翁一起劳作。三月之后,二人毕恭毕敬拜别老翁,有人问他们老翁教给你们什么为人为政之术?颜回只说一句“子未尝一言,然道在其中矣。”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齐国和鲁国的重臣曾经亲自登门拜访,说是要请老人去做官,官职少说也是大夫,老人不假思索的拒绝了,说自己只懂得种地,做什么官呢?
敝衣翁最大的特点还是在他的服装上,自打十八岁到现在五十有六,都穿着同一身衣服,衣上鞋上早已是补丁摞着补丁,这些年把补丁拼接起来恐怕都可以做几身长袍,还有人说他最先的衣衫实际上早就磨没了,现在穿的是补丁汇聚成的拼接衣。
衣衫虽敝破不堪,可每天都是洁净如新,一尘不染,和一般肮脏发臭的破衣烂衫完全不同,要是放到现代世界,这种穿着或许还会被认为是某时尚大师的“概念作品”而流行一阵。
奇特之处在于,他不是因为穷才几十年不穿着敝衣,三年前,沂水泛滥,齐、莒两国受灾甚重,老人居然出资数万铜贝向鲁国邾国购买粮食,活人无数,被乡人视为重生父母而倍加尊崇,这么多钱应是多年来各国权贵赠予的。
关于敝衣翁能治病,也有不少传说,有齐国邑宰的幼子发热三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