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丰富、具体、生动的书。那么文字诉诸的是人们经历过后的事情,纵然是作者的语言天赋极高,也不能完全表达事物本身作表现出来的全部内容。那么,读书和同一个经历过具体事物的人交往自然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同样与各种人交往,就像在读多部各具内容的书。
人生这部大书里有着比书本更鲜活、更实用的知识。所以,在与人交往中,尤其是与朋友交往也会受益匪浅。人各有不同,不同的朋友有着不同的风格。学识渊博者,见多识广,古今中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与知识渊博的朋友交往,好像在读一部无所不包的奇书,让人为之一振,有一种全新的感觉。风流儒雅者才情不凡,举手投足间透露着潇洒与雍容,给人一种大气、豁达之感,当然与这样的朋友在一起,恰似在欣赏名人诗文创作,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圣经贤传讲经、谈道,教人以规范;而品行端庄,为人严谨者当然具有典型示范意义;与此等人交往,其言传身教,更具感染力。诙谐多趣者言多趣谈,行为诡异,与诙谐滑稽的朋友交往,像在读一部妙趣横生的传奇小说,引人发笑。
朋友不同,韵致各别,愿我们每个人都有几个风格不同的朋友,为我们的生活增加色彩。
楷书须如文人
【原文】
楷书须如文人,草书须如名将,行书介乎二者之间,如羊叔子缓带轻裘,正是佳处。
【原评】
程桦老曰:心斋不工书法,乃解作此语耶!
张竹坡曰:所以羲之必做右将军。
【译文】
楷书要写的像文人那样,曹叔写的要想名将那样,而行书书写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就像晋代羊叔子那样缓带轻裘,则是最好的。
【评析】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悠久历史又取得辉煌成就的艺术门类之一。它分为真、草、隶、篆、行诸种,他们风格不同,形式各异,既相互借鉴,相互影响。这则文字,主要谈了楷、草、行风格上的区别与联系。
楷书即真书,又称正书,以形体方正,可作楷模。说的是楷书书写,要端庄凝重,圆润利落,沉静有致,方为得法,才算达到了楷书真正的书写要求,这正如文人,秀雅端庄,具有文气气质。
草书又有章草、独草、连绵草诸多称法。其产生,在于流便省简。草书最讲流畅,要写得舒卷浩荡,这也恰如雄猛潇洒的名将的气度,冲折起伏,气势磅礴,淋漓酣畅,不失大气。
行书是介于楷隶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要求行书的书写,驾驭自如,笔势流畅,笔墨精到,气度安闲,书韵隽永,文字中以“羊叔子缓带轻裘”作比,游刃有余,恰到好处,可谓恰切。
人们品评书法,多以“文人气息”、“将军气息”作判语,张潮以文人、名将等区别不同书体间相别的风格,可谓得其三昧。
人须求可人诗
【原文】
人须求可入诗,物须求可入画。
【原评】
龚半千曰:物之不可入画者,猪也,阿堵物也,恶少年也。
张竹坡曰:诗亦求可见得人,画亦求可像个物。
石天外曰:人须求可入画,物须求可入诗,亦妙。
【译文】
人要有可以入诗的韵味;物要有可以入画的美感。
【评析】
本段文字,作者在说:人应该有可以人诗的韵味,物应有可以入画的美感。人可入诗,物可入画,这是作者对审美的一种遐想。张潮是一个文人,所以他看问题,颇有些唯美主义思想倾向。
人要入诗,必须具备诗的灵动的特质,要有某种高贵吸引人的品质,并且对观者这一项事物感兴趣,只有这样,才会被人在诗里吟咏、赞颂。可以入画的人,不讲究美丑,只要是有某种气质、或是某种特征可以吸引别人,那么你就有了可以入诗的条件。绘画作为一门艺术,讲求气韵生动,高雅脱俗。物要入画,必须美丽、有神韵。如山川、鲜花、陶瓷、雪景等。但是作者自在文中表现的却是另外一层意义,它启示人们不断加强修养,做一个高品位的人;物,不仅要实用,还要美观。
其实,在生活中,可入诗、入画的事物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张潮这则文字为我们描绘了诗情画意的人类理想生活境界,是晚明社会思潮的继承和发扬。
少年人须有老成之识见
【原文】
少年人须有老成之识见,老成人须有少年之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