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第2/4 页)
余风没有打算和他们将生命大道理,他就是给对方两条路,一个,顺从新军,那么他们有饭吃,有田种;另外一个,就是和新军作对,那么,等待他们则是新军毫无情面的屠戮。顺昌逆亡,古今皆是如此。
在北方,以迟长青为代表的平壤系官僚,和在南方以崔家父子为代表汉城系朝鲜官僚,在表面上,仍然是他们治理着朝鲜,但是,这种表面现象,不会持续多长的时间,余风打算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彻底消化自己刚刚吞下的这一块大饼,等到那个时候,这朝鲜,才是真正属于他余风的朝鲜,而不是什么池家,或者崔家的。
皇太极和大明的战事的讯息,终于从各个渠道,传到了余风的手里,对于皇太极的举动,余风不做任何的评价,换做是他,对于这种局面,他不会比皇太极处理得更好。先安抚在他后方捣蛋的自己,然后集中精锐,以雷霆之势袭击大明,大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架势。兵分两路,南北同时开辟两条战线的事情,没有足够的实力,还真的不要想,至少,余风是从来不敢这样想的。
这一次,他们似乎在北京和崇祯卯上了。阿济格率军,在北京周围,和卢象升统帅的大明军队,噼里啪啦的打了好几场恶战,虽然阿济格来势汹汹,但是,卢象升也不是省油的灯,尽管大明的损失,要远远的大于皇太极的手下,但是,卢象升还是顶住了阿济格的进攻。战局居然就在北京城来,莫名其妙的僵持住了。
余风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在两个大人打架的时候,躲在一旁拾掇些小便宜的小孩,不管这两个大个子,打得如何的头破血流,在他看来,和自己都是那么的遥远,他如今,只需要将自己的全部精神,放在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上,将大个子们暂时顾不上的好东西,都拾掇进自己的口袋,至于要参与大人们的争斗,得等自己长大了再说。
十月的时候,余风是这样想的。
十一月的时候,余风发现自己长大的速度太快了,至少,他发现自己在这两个大个子的眼里,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弱小。
十一月初,由郑芝龙牵线搭桥,南京兵部侍郎马全有经海路来到汉城。十一月中旬,皇太极派使者前来汉城,于余风商议和美兰公主大婚之事,这使者余风一点都不陌生,赫然是亲王多尔衮,那个被余风打得床上躺了两年的家伙。如此的规格,要说仅仅是为了谈论一个公主下嫁的事情,就派一位亲王来,打死余风都不信,大清二十万雄兵做后盾,这亲王不带这么不值钱的。
所谓何来,不言而喻。
马全有带来了崇祯的密旨,当初逼得余风流落朝鲜的那个锦衣卫百户被杀之事,从锦衣卫的卷宗里,被抹得干干净净,也就是说,现在余风以前那个登州游击将军的衔头,大明朝廷硬着头皮认了下来,不仅仅如此,朝廷直接给了他升了一升,给了他一个总兵的衔头,这平远将军的封号,自然也是认了,反正这种杂号将军,在如今的大明,简直是一抓一大把,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余风只要点点头,立马就能到手,前提是,他必须出兵,进攻大清,在大清的后方牵制,袭扰,为大明减轻压力,就一如当初的皮岛毛文龙一般。只不过,如今的他,可是比当初毛文龙势更大一些,也因为这个愿意,大明甚至都没有派出将官监军来节制他的意思,以如今的余风,这些人派来,也是个摆设,看起来,大明的朝堂,还是有几个明白人的,没有弱智得想到就凭个使者,一封密旨就忽悠回来数万精兵为大明卖命。
其实,在余风看来,这马全有这一趟,算是个苦差事,大明朝堂的那些个精英,只能说是不算脑残,但是,这样空手套白狼,一点好处都不拿就想忽悠他卖命的事情,难不成他们以为自己真的会答应?
马全有还暗示道,只要余风能够遵从朝廷的旨意,那么,这朝鲜李家的事情,大明可以装聋作哑,当做没看见,毕竟现在朝鲜还是大明名义上的藩属,余风这些举动,实质上和叛乱也没多大区别了。
这也就是说,虽然不能名正言顺,只要余风能在这个时候,为大明解解这燃眉之急,那么,这个,只要有李琮这个招牌傀儡在,他在朝鲜如何折腾,大明都不管了。这无疑于大明承认了他咋朝鲜的位置。
不得不说,马全有带来的筹码,也就这一个让余风有些动心了,但是,也仅仅就这一个。
和大清的使者多尔衮相比,马全有就显得寒酸多了。多尔衮可是大包小包,赶着一溜的车马过来的,他先到的平壤,可能是对这座城市,有些伤心的缘故,听到余风在汉城的消息,他连城都没有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