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第3/4 页)
部突出似圆锥体,其顶端拱鼻。每脚有四趾,蹄子坚硬,尾巴细短。牙齿极为发达,长长的犬齿在嘴外露出很长的一截,并且向上翻转。这等粗长雪亮的獠牙,看上去便是让人感到胆寒,怕是给挑上一下,就要肠穿肚烂。
这玩意儿长的很是丑恶,耳披有刚硬而稀疏的针毛,背脊鬃毛长且硬,体色棕褐,脖子上的那一绺鬃毛,几乎足有半尺多长。
“野猪?”董策有些惊诧的叫道。
他方才只是说笑,却是没打算真能碰到野猪的,这里严格说来乃是林子的外围,按理说这等大型野兽理当是没有的。
董策一语成真,却没想到竟是真的驱赶了一头野猪过来。
几乎是与此同时,侯方域也是惊呼一声:“这是何物?如此凶恶?”
董策斜着看了他一眼,心道你怎地连这玩意儿都不认识?像是侯方域这等贵公子哥儿,不认识野猪还真没什么稀奇的,他们甚至连家猪都没见过。这些人多半只吃过猪肉,还是未见过猪走路的。
“这是野生的万里哼。”董策回身道:“这玩意儿很凶猛,连老虎都不怕,你快些来我身后,免得殃及池鱼。”
中国历史诸多朝代,可能唯一不变的一项国策就是避讳。像是唐高祖李渊的父亲叫做李虎,是以自从唐朝建立之后,老虎就开始被叫做大虫了。元朝倒是不大讲究避讳,是以百姓们这口头语儿没怎么被改。但是大明皇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夺取天下后,汉人政权重新建立,因此这中断了近百年的避讳制度又重新死灰复燃。
皇帝姓朱,朱通‘猪’字,关于避讳首当其冲的就是一个“猪”。“猪”、“朱”谐音,因此养猪杀猪劁猪吃猪都要避讳,幸好汉字丰富,猪可以用“彘”、“豕”等字代替。有这些字儿,行文就可以了,但是老百姓用了几千年的大白话可是难改。不过皇帝发话了,再难改也得改,要不然就得掉脑袋。好在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智慧,不让叫猪,明朝的老百姓则美其名曰“万里哼”,杀猪就说杀万里哼。
万里哼,名字很是形象。
就这点来说,其实大明朝皇帝还算是比较开明的,像是那位圣母皇太后后来的大周皇帝武瞾,就是因为自己崇佛吃素,竟然下令全天下的百姓都不准吃素。鸡鸭鱼肉,猪狗牛羊,一概不准吃了,不但不准吃,更不准杀,也不能捕捞,害的不知道多少户与此相关的百姓家破人亡。
“野生的万里哼?”
侯方域一时还没反应过来,而这时候,那头野万里哼似乎是看到了他们两个,喉咙中发出了两声哼哼,向着这边便冲了过来。那狰狞凶恶的长相,翻飞的四蹄,险恶的气质,使得那两声哼哼显得一点儿也不可爱。
侯方域吓得一个哆嗦,赶紧跑到董策身后躲了起来,有点儿胆怯的拽着董策的衣角,跟个受气儿小媳妇儿似的往外张望:“汉臣兄,你可要顶住。”
董策又好气又好笑的看了他一眼:“放心,某如何都会护得你周全。”
这时候,林中有几个家丁大呼小叫的快步跑了出来,跟在那野猪后面不断的喊叫,眼见着那野猪气势汹汹的冲着自家大人去了,都是吓得脸色一白。其中一人大呼道:“大人,小心……”
董策一瞧,却是董勇振。
他微微点头,沉声道:“无需担心。”
话虽然这么说,他面色却是有些凝重。
野猪的天敌有虎、狼、熊、豹、猞猁、猛禽等,但是绝对不会包括人,当然,人数上二十且人人手持利刃或者是热兵器那就没法子说了。这种野兽机灵凶猛,奔跑快速,警惕性也是极强。而其战斗力更是不容小觑,就算是凶猛如猎豹,若是遇到野猪,也不敢贸然发动进攻,因为就算是猎豹,给野猪的长獠牙给擦上一下,也是一个肠穿肚烂的结局。所以这些大型猛兽遇上野猪,基本上都是只能先远远地咆哮恫吓,然后看野猪的反应。若是野猪吃不住吓,开始惊慌逃窜,它们才紧紧追猎,寻觅在长途奔驰中捕食的机会。
而若是手持简陋工具的人类,对于野猪还真没什么威胁。猪嘴的獠牙尖锐,这畜生能掠松脂,鬃毛和皮上涂有凝固的松脂,而且野猪还特别喜欢在泥潭里打滚儿,使得身体表面遍布泥沙,干了之后便就成了一层厚厚的硬壳,足以抵御一般的弓箭,就算是猎枪弹都不易射入。
因此一般来说,在这个时代,捕捉野猪时总要出动几支人马,分头围猎。在打猎时要不咳嗽、不吐痰,免得被野猪发觉。猎人们用猎狗确定野猪的位置,从密林丛中把野猪赶出来,再用长矛弓箭捕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