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页)
问题是案件中的主要嫌疑人除有胡汉民的堂弟胡毅生外,包括梁鸿铭、许崇智在内的大部分嫌疑人都是胡汉民的老部下和老熟人。
登上国府主席宝座,但总觉得权力不稳的汪精卫一直把胡汉民视为心头大患,早就想搬去胡汉民这座大山了。
对于蒋介石来说,在他的仕途上有三座大山: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只要任何一个人存在,蒋介石就不能爬上权力的顶峰,三人中间,胡汉民最弱,汪精卫略高一筹,廖仲恺实力最强,现廖已去世,去掉了最强者,蒋介石初步的夺权部署就是明里坐山观虎斗,暗里先联汪压胡,再逐个清理自己的夺权障碍。
蒋介石在处理廖案过程中,十分卖力。
经过“廖案检察委员会”的追查认定,策划杀害廖仲恺的的确是国民党内一批极右势力,具体策划者为胡汉民的堂弟胡毅生、朱草文、林直勉和粤军军官魏邦平、梁鸿铭、杨金龙、梅光培等人,粤军旅长兼民团司令朱草文便是凶犯。因廖仲恺在孙中山逝世后,继续坚持孙中山亲自制定的三大政策,坚决反对右派势力任何破坏统一战线的行为,他相信中###人,与他们并肩作战,发动工农群众,搅乱了广州的“旧世界”,一批极右势力视他为“眼中钉”,非要置他于死地。当然这伙人的最终目的是要推倒刚刚成立的国民政府。而对于当时的国民政府来说,因为管辖范围有限,大敌当前,具体政务不多,最主要的莫过于两项:一是保证财政收入,维持国府运转;二是保证军事作战的胜利。极右势力认为杀了主持财政政务的廖仲恺就断了国民政府的“命脉”,能使之彻底垮台。在他们的暗杀名单上不只廖仲恺,还有汪精卫、鲍罗廷、谭平山、蒋介石、陈延年、周恩来等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领导者。这个结论成为汪精卫、蒋介石惩治胡汉民的理由。同样,因为嫌疑犯中有多名粤军军官,所以身为处理廖案特别委员会3人成员之一的粤军主持人许崇智也就很快被累及。
8月25日,涉案者第4军副军长梁鸿铭等一些粤军军官被捕。梁被关押在长洲要塞炮台下的地道里,熊克武、汤子模被送到虎门,张国桢、杨金龙、梁士峰等被捕后不久被枪决,李基鸿、关霁、胡清瑞、林直勉等被投入监狱。一批粤军部队被解除武装。
9月20日,不知是真是假,蒋介石称接到秘密情报,说许崇智将乘广州至九龙的列车去香港。蒋介石立即下令军校入伍生总队长陈复带领300入伍生,赶往列车必经的石龙车站。他们急行军到车站,等到深夜12点,也未见许崇智的影子。此时蒋介石突然来电话,通知陈复说许崇智已在粤军总司令部被拘留。许崇智昔日有恩于蒋介石,蒋介石当年初到粤军时曾得到许崇智的关照,所以蒋对这位旧长官较为客气,在见面时依旧以当年部下对长官的礼貌对待许,劝说其离开广州去上海“休息”,财产可以全部带走,并送上2万元旅费,待广州平稳后再回来。最后许崇智在陈铭枢的“照顾”下上了赴上海的轮船。随后,在蒋介石的策划下,粤军进行全面改组,第4军由李济深指挥。搬掉掌握粤军部队的许崇智,阻碍蒋介石在广州城内独揽军事大权的最大的地方实力派被清除,蒋的个人势力和地位巩固了,前景一片光明。
蒋介石对付胡汉民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治胡过重不符合“党义”,因为胡汉民毕竟是党国重臣,又无确凿的涉案证据;不治胡则无法夺取权力,所以蒋介石对胡汉民,只要其放弃权力、让出位子,离开广州即达到目的。此时的胡汉民,因为亲堂弟成为谋杀廖仲恺的主犯之一,也深知难逃干系,担惊受怕、寝食不安。一天晚间,他听到有人敲门,顿时吓得光着脚由后门溜出,逃到附近的汪精卫家。汪精卫假惺惺地把胡安顿好后,立即通知蒋介石,蒋立即派人赶来把胡汉民押往黄埔军校软禁起来。在民国历史上,有蒋介石“二禁胡汉民”之说,这次是胡汉民第一次被蒋介石软禁。9月15日,汪精卫在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上报告说,胡汉民与廖案无关,但他接着提议请胡汉民作为中国国民党赴国外代表,出国考察兼发展国民党与外国政党的关系。汪的举动,实是逼胡出国。列席会议的蒋介石立即举手表示赞同。不几天,在鲍罗廷、汪精卫的亲自安排下,胡汉民由秘书李文范、朱和中及女儿胡木兰陪同,登上去苏联海参崴的苏联轮船,旅途中他写了“雅子李衣上远航,送行无赖是秋光;看云遮处山仍好,待月半时秋渐凉”的诗句,以抒发心中的郁闷之情。
赶走胡汉民(3)
廖仲恺被刺案,成为汪精卫扩权固权的机会,汪精卫成为廖案的最大受益者。汪精卫把国民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