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想看书来
南京悲歌(2)
此时,袁世凯除了调兵遣将进行反扑外,又生出新的阴谋,企图将北京清朝政府和南京民国政府同时废除,由他在天津另组临时政府,以“统一”中国。孙中山得此讯息,坚决抵制与揭露了袁世凯的这一阴谋,于1912年1月29日在报纸上公开宣布了袁破坏和议的罪行,对袁在议和过程中的反复无常表示非常愤慨,斥责他是“民国之蠹”,并坚决地说:“此次停战之期届满,民国万不允再行展期”,“举国军民,均欲灭袁氏而后朝食。”
尽管孙中山在南北和谈中同袁世凯进行着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得颇为坚决,可是,钻进革命阵营里面进行投机的立宪党人和官僚政客,却一直跟着大叫“赶快议和”、“南北统一”,这些反革命蛀虫与袁世凯里应外合地绞杀革命。同盟会早已分崩离析,无法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领导层的大多数人如黄兴迫于经济压力都极力主张与袁世凯妥协,希望通过和谈来结束这场战争。担任陆军总长的黄兴曾写信给胡汉民和汪精卫说,如经费无着,和议不成,“自度不能下动员令,惟有切腹以谢天下”。因刺杀清摄政王一度名扬全国的汪精卫,因刺杀未遂被清政府捕获囚禁,袁世凯见他一表人才,“后堪大用”,故开脱免他一死,后暗中收买他为革命党中的内奸。在“南北议和”时,汪的身份非常特殊,他不仅是南京临时政府的代表,也是北方议和代表,在此时更是别有用心地极力主张议和,他还“故意表示清高,力争广东都督不就,甚至攻击孙中山本人有权利思想”,“当面斥孙公”,讽刺孙中山说:“你不赞成和议,难道是舍不得总统吗?”当时各方面的所谓“舆论”几乎没有不赞成议和的。事实上,妥协已成了一个潮流。“当时南京政府从中央到地方,从派系到政界,差不多都是坐南向北,认为只有利用袁世凯推翻清政府于革命有利。”而帝国主义者又都极力支持和扶植袁世凯,把他看作新的代理人,尤其是英帝国主义者,它的驻华公使朱尔典就是支持袁世凯绞杀革命的主谋。帝国主义者还在政治上拒不承认南京政府,在经济上不给新生的共和国政府贷款,甚至不断调兵遣将,施加种种压力,表示如果中国“内乱”不止,就要实行干涉,催迫孙中山尽快与北方达成协议。
急于窃取大总统宝座的袁世凯看到人心趋向共和不可挽回,便改变手法,反过来又用南方革命势力转趋强硬的态度来威吓清政府,他指使北洋将领联名发出通电,威迫清帝接受共和政体。清帝溥仪不得不在1912年2月15日宣告退位。之后,狡猾的袁世凯迫于革命形势,也不得不向南京临时政府虚伪的宣布,承认“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所公认”,并保证“永使君主政体不再行于中国”。
这时,袁世凯似乎已完全接受了南京政府提出的和议条件,一诺千金的孙中山按照双方的协议,向袁世凯妥协。丝毫没有考虑个人的权势和享受,日夜萦怀的是国家的统一富强和人民安乐的孙中山,于2月14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接替。不过,他在提出辞职时,为了防范袁世凯背叛共和国,附有三点条件:“一、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能更改;二、辞职后,俟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就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行解职;三、临时政府约法为参议院所制定,新总统必须遵守颁布之一切法制章程。”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实际上,孙中山所采取的防范袁世凯危害民国的措施是无济于事的。狡猾的袁世凯对于一纸《临时约法》根本不予重视,就在他被选举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后没几天,他唆使手下的北洋将领在北京制造“兵变”,以此作为他不能南下就职的借口。接着西方列强公使团再次出面支持袁世凯,所属各国纷纷调兵入京,故意制造紧张空气,许多立宪党人、旧官僚和一些革命党人于是也都主张允许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当时上海10多家报纸曾联名致电孙中山,主张建都北京。在西方列强和妥协舆论的压力下,孙中山终于被迫再次让步,连中央临时政府的设置地点都迁就了袁世凯。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宣告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把政权交给袁世凯。次日,参议院通过决议,民国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至此,南京临时政府在自1912年1月3日成立后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倒台,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宣告失败!
国民党二次革命(1)
孙中山在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后,还未意识到他的失败,而是想以在野之身,从事实业建设,使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