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1/4 页)
为了曾国藩派李鸿章### 领兵援沪,四明号接连跑了几趟安庆;到得事毕,已在深秋,萧家骥方得抽空去看古应春。
古应春很得意了,先跟胡雪岩合作丝茶生意,很发了点财;及至江浙局势大变,丝茶来路中断,改行经营地皮,由于逃难的富室大族,纷纷涌向上海租界,地价大涨特涨,越发财源茂盛。而且近水楼台,选地鸠工购料都方便,所以在新辟的二马路上,造了一所极精致的住宅;一家三口——七姑奶奶生了个儿子;倒用了上十口的下人。
他们师弟的感情一向深厚,自然先谈些旅途情况之类的闲话。说不到几句,听得七姑奶奶的声音;接着便出现在他们面前,浓妆艳抹,一张银盆大脸,白的格外白,红的格外红,加以首饰炫耀,更令人不可逼视。
『师娘要出门?』萧家骥站起身来招呼。
『是啊,有两个远道来的亲戚,去见见上海的市面。逛逛洋行兜兜风——。』
『这么冷的天去兜风?』古应春打断她的话笑道∶『你在发疯!』
古应春就爱捉他妻子话中的漏洞,七姑奶奶听惯了不理他,管自己往下说∶『中午请客人吃番菜;下午去看西洋马戏。晚上还没有定,要不要在一起吃饭?』
『不必了!晚上回家吃饭。这两天蟹好,我去弄一篓蟹来。』『对!』七姑奶奶大为高兴,『今年还没有好好吃过一顿蟹。』接着又叹口气∶『遭劫!兵荒马乱,蟹的来路都断了。这个年头,做人真没味道。』『好了,好了,不要不知足了!』古应春说,『你住在夷场上,不忧穿、不忧吃,还说做人没有味道;那末陷在长毛那里的人呢?』
『就为的有人陷在长毛那里,消息不通,生死不明;教人牵肠挂肚,所以说做人没有味道。』说着,便是满脸不欢。『顾不得那么多了。』古应春用劝慰的语气说∶『你们去逛逛散散心;晚上回来吃蟹。』七姑奶奶没有再说什么,低着头走了。
古应春亦不免黯然,『局势很坏。』他摇摇头,『杭州只怕就在这几天完蛋。』
『胡先生呢?』萧家骥问道∶『不晓得在杭州怎么样?』『没有信来。』古应春忽然流下两滴眼泪,『这么一个好朋友,眼看他失陷在里面,也不晓得将来还有没有见面的日子?这两天晚上跟你师娘谈起来,都是一整夜睡不着觉。』『吉人天相!』萧家骥劝慰他说,『我看胡先生,不管他的相貌、性情、行为,都不象是遭劫的人。再说,以胡先生的眼光、心思,又哪里会坐困愁城,束手无策?』这几句话很有用,古应春想了好一会,点点头说∶『我也怎么样都看不出他是短命相。』
在古家吃了饭,师弟二人,同车而出;古应春将他送到了船公司,自己便到他的做地产的号子里,派『出店老司务』去买蟹;特为关照∶只要好,价钱不论。
有这一句话,事情就好办了。那老事务也很能干,到内河码头上等着,等到一只嘉兴来的船,载来十几篓蟹;眼明手快,先把住一篓好的不放手,然后再谈价钱。『五钱银子一个,大小不论;这一篓三十二个,格外克己,算十五两银子。』『十五两银子,还说克己?』
『要就要,不要拉倒。你要晓得,蟹在嘉兴不贵,这一路到上海,是拿性命换来的;难道不值五钱银子一个?』说着,就要来夺回他的货色。
老司务哪里肯放,但是也不能照数付价;摸出十二两现银,塞到货主手里;此人不肯接,软磨硬吵,十四两银子成交。
将蟹送到古家,七姑奶奶刚好回家;拿蟹来看,只见金毛紫背,壮硕非凡,取来放在光滑如镜的福建漆圆桌上,八足挺立,到处横行。那老司务看着,不由得就咽唾沫。七姑奶奶本性厚道,也会做人,当时便对老司务说,『买得多了,你拿几个带到号子里,跟同事分着尝尝。』说着便从篓子里拎了一串出来,恰好五尖五团,整整十个,就手递了过去。
老司务却不肯要,无奈七姑奶奶执意要大家分尝,只好带了回去。然后亲自下厨,指挥厨子用紫苏蒸蟹。接着又开箱子找出一套银餐具,小钳子、小钉锤,做得极其玲珑可爱。
正在吃得热闹的当儿,只见人影幢幢,有人声、也有脚步声——七姑奶奶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见这种情形,一下子吓得手足发软、脸色苍白;因为她家在她六岁的时候,遭过一阵火灾,当时的情形就是如此,快三十年了,印象不消,余悸犹在。
『不要这样子,』她又气又急地喊,『你们在乱什么?』
一句话没有完,只见男仆扶进一个人来;七姑奶奶越发惊心,但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