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页)
得让你支持一下。”我慷慨地说,“我这里就像神仙庙——有求必应!”他说,“我办了一个小水泥厂,没有懂行的管理人才,想把你的水泥厂厂长挖过去,请老兄务必答应。”我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讲了半天,才知道原来那个厂长已经在他那里上班好久了,比我到灌河的时间还长,我还不认识这个经营人才。但也意识到,肯定是这个人才说给了张书记,让张书记给我通报一声,一是出于礼节,二是留条后路。于是,顺水推舟说,“我们这个镇的人才能够给你做贡献,是我们的光荣和骄傲,就让他在那里毫无顾虑地干吧,回头我专门去慰问他!”
打那以后,我们两家来往不断。一次为了计划生育方面的一些事情,我派副镇长郑东方带一班人去他那里友好访问,人家倾全体班子成员出动,盛情接待,不到十二点就入了席。酒桌上,东方说起了大话:“张书记,贺书记在我们来时有交待,多吃菜,少喝酒,六点以前叫俺走!”好家伙,能够喝上一大晌,不得了,不得了,结果遭来了群起而攻之。我们东方不辱使命,到了西方把人家几个副乡级干部打得爬倒在了桌底下。真的到了晚上十来点才班师回朝,醉得一塌糊涂还胆敢向我表功,真叫人哭笑不得。
除了与王村乡友好来往,我们还与孟坪乡、红庙乡、瓦房店乡之间不停地相互走动,相互交流工作情况,交流工作信息,常常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在明争暗赛中,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镇委书记 (17)
第十七章
建支柱产业就地取典型
为群众谋利南巡找出路
说话之间,麦收季节到了。这一年小麦虽然遇上了大旱天气,却又出奇地长得好,秸杆爽直,穗大穗多,籽粒饱满,色泽鲜净。这正是###总理刚上任时说了“三年不收成,老百姓有饭吃”的话以后。在这年的春天,一直没有下过透墒雨,天这么旱,群众都抱怨说,“当总理的不该说过天话”,人人担心麦季的收成不会好。谁知这麦子竟然这么好,老百姓都说,还是老天爷叫吃饭了劲大。其实收成好的原因,前人已经总结出来。老话说:“麦收八十三场雨”,这一年正好应了这个经验之谈。种麦前的农历八月份,下了一场透墒,给小麦播种垫了好底子;播种以后的农历十月份,又下了一场好雨,给小麦的盘根、分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后一直没有下雨,直到过罢年的农历三月份,才又下了一场比较大的如油春雨,对小麦的拔节、灌浆都十分有利。小麦是铁杆庄稼,“没有哭活的伯,没有瞎枯的麦。”三场雨下到了点子上,大旱之年小麦竟然获得大丰收,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我自己开车到全镇各村看看,心里很满意。说来奇怪,在学校、在县委办公室多年,从来没有关心过收成,当上了这个党委书记,天气呀,收成呀,每天都是揪心扯肝的。正所谓,是“父母官效应”吧。
乡镇工作虽然忙乱,其实也是有规律的。一般说来,一冬一春,才是干部们给老百姓找事的最忙时节。进入麦收以后,农活日渐忙碌,乡镇抓农业不过是瞎咋呼,没有几个群众会听你那一套。“老百姓扎镰,乡干部变闲。”越是老百姓忙的时候,你主要领导可以躲得远一点,也无碍大局。等群众一直忙到种罢麦,干部们才像过阴后还阳一般地露面,开始组织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工作,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显得特别有所作为。
办学、修路的间歇内,食用菌这个支柱产业我一刻也没有忘记。除了那次陪徐县长走走看看外,一有空就带上副镇长华秋实、食用菌办公室主任周礼中们到卧牛坡村去查看进展情况。这是一个技术性强、很不容易发展的项目,必须像郑付安那样,让群众真正看到实惠,他们才肯出来仿效。因此,我要求食用菌办公室把郑付安这个典型一定抓好,抓出成效。为此,县里分给的16万元多种经营农贷指标,我在党委会上,强调要求不能撒胡椒面,要集中使用,全部让分给了卧牛坡村,把他们这个村作为发展食用菌的试点。之所以选这个村做试点,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个村的支部书记郑爱民,工作特别棒,是全县有名气的支部书记之一,就差给一个正式干部指标转干了。二是这个村有基础,郑付安、肖兴亮等十几户农民已经率先起步,并且收入颇高。三是这个村的资源丰富,郑爱民当支部书记有眼光,有事业心,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没有群众再上山砍柴烧了,他组织群众把山上的栗树毛毛都拢成了小树,转眼成了两把粗细的栗树。这是生产袋料香菇的上好原料。除了卧牛坡村以外,我们又在果子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