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页)
会如此难过愤怒。
“哇!没想到四爷和十爷也会吵架啊!”琉璃自顾自的感慨,看了身边面露担忧的灵筠,“小姐,你要不要从中劝劝啊?”
灵筠摇摇头,语气颇为无奈,“两个一个为理,一个为情,很难说谁对谁错,还是少插嘴的好。”看出琉璃的不解,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放心吧,他们两兄弟是打不散的,过段时间就好了。”
琉璃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乌云遮月,大片大片的黑肆意蔓延在天空,不出一会儿就如封闭的世界,伸手不见五指,黑的让人窒息。
康熙站在南书房门前已经快两个时辰了,愁眉紧锁,一句话都不说。
灵筠静静的站在身侧,静静看着他,户部的事闹得越来越厉害,十阿哥领着一帮立过功的大臣,抬着自个家的家具在北城门变卖,口口声声喊着要还债,而年纪大些的元宿阁老,朝廷重臣,都跑到康熙面前哭哭啼啼,说不出的委屈可怜。加上魏东亭的死,忧伤悲戚,康熙已经好几天没有休息了。
站在康熙身后的李德全冲灵筠使了使眼色,意思是让她劝劝,灵筠想了想,拿过一件披风,悄悄走上去,给康熙披上,声音柔和道:“万岁爷,起风了,小心着凉。”
康熙神色不动,一语双关道:“这点风算什么,朝廷上刮着的才是血雨腥风。”
灵筠沉默了,事关国事,她不能多说什么,清朝有着严格的规定,后宫不得干政。
康熙紧了紧身上的披风,转身走到不远处桌案上的棋盘旁,上面摆着的是一局残棋,伸手拿起棋,想放到棋盘上,最终却又仍回棋盒里,“这还是上次东亭进宫时跟朕下的,当时张廷玉禀报湖南的事,便耽搁住了,想着来日方长,谁知竟再也下不完了。”
灵筠轻叹一声,能让一个帝王夜不能寐的挂念,魏东亭也该含笑九泉了,皇上是真的把他当成知己,当成朋友啊。
站在康熙身后,轻声劝慰,“万岁爷,人死不能复生,您就节哀吧!魏大人的丧礼奴婢去看了,尽哀荣,想来魏大人走的会很安心。”
康熙转身看着灵筠,微微一笑,“还是你心细,知朕所思。”灵筠听后微微躬了躬身。康熙随即仰头淡淡道:“都是老臣,不易操之过急。”转身看向李德全,话音一转,“户部的银两收上来多少了?”
“约有余万两了。”李德全躬身答道。
康熙听后沉吟片刻,“传朕旨意,擢升吏部主事张德安为山东知府,拨银一万两前往山东赈灾。”又顿了顿,“传旨胤禛,户部的银先不要追了,勒令官员一年还清即可。”
“喳”李德全立刻领命,躬身离去。
灵筠看着背手沉思的康熙,他的一句话,注定了胤禛一番心血付诸东流。
康熙的旨意,使得官欢庆,大呼皇上圣明,胤禛不愿看着心血化为虚无,向康熙直谏,却被康熙下旨申斥,说他刻薄寡恩,处事操切,令其卸掉一切职务,在府中闭门思过。一场波及了大半个朝廷的欠银风波,就此画上了个不完美的句号。
在这次户部追缴欠银的角逐中,胤禛为国劳心劳力,几乎得罪了满朝武,最后康熙却不了了之,让他落了个无功有过的下场。看来作为帝王,有时也不得不向群臣妥协啊,只是可怜胤禛白白成了牺牲。
。。。
 ;。。。 ; ;
第六十四章 劝解
柳枝拂动,春风徐徐。
中午时,康熙在乾清宫歇下了,也难怪,连续几日不眠不休,就是铁打的身也熬不住了,更何况是上了春秋的老人。
看着康熙睡沉了,灵筠嘱咐小丫头好生看着,一会儿康熙醒了通知她,她则去小厨房准备些午后的茶点,方便康熙苏醒后食用。
还未出寝宫门,就看见胤祥一脸怒气,脚下生风的向寝宫走来。
灵筠吓得一缩脖,他怎么这时候来了?瞧他一副苦大仇深的样,肯定是因为四爷被骂的事心中不满,找康熙说理来了。这可不行,康熙才刚睡下,若是被吵醒可就是大不敬,再加上他现在怒气冲冲的样,说不好父俩还得吵起来,那可就糟了。
怎么办呢?心思急转,当务之急还是把他引离乾清宫。想着对着个小监招招手,在他耳边低声叮咛几句。
小监照着灵筠的嘱咐拦住了正往里进的胤祥,两人说了几句话,胤祥掉头就离开了。
灵筠眼看着胤祥远走,这才从寝宫里出来,掏出五两银递给小监,小监高高兴兴的接过,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