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3/4 页)
沈归愚的原稿一古脑儿献出去。乾隆帝看时,上面有许多诗是诗集上不曾刻入的;又有许多代皇帝作的诗,他也一齐收入诗稿,下面注明“代帝作”三字。乾 隆帝看了,不觉恼羞成怒,他想:御制诗已经刻出去了,这诗稿里又有代作的字样,岂不坏了朕的名声?但心中虽不乐,却也无法处置。后来,又看到他的未定稿里面,有一首《黑牡丹》诗,劈头一联便是“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两句。乾隆帝看了勃然大怒,说到:“好一个大逆不到道的沈归愚!他明说是朕夺了朱家的天下,又骂朕是异种,这如何忍得?”便立即下旨:沈归愚生前受朝廷厚恩,今观其遗著有意诽谤本朝,迹近叛乱,着即掘墓扑碑。又把沈归愚的尸首从棺材里拖出来,砍下头来;沈氏子孙一律充军到黑龙江,只留下一个五岁的孙儿。这一桩文字狱,把那班读书人吓得缩着脖子躲在家里,从此以后,也不敢献什么诗文了。
这时扬州东台地方有一个绅士,名叫傅永佳的,忽然献出一部《一柱楼诗稿》,向江苏巡抚衙门告密,说这作一柱楼诗的徐述夔是个叛逆。他在诗中有许多叛逆的话,如咏正德杯诗里有两句:“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这个壶儿,便是说“胡儿 ”,他说当今天子是胡儿:“胡儿搁半边 ”,是说要推翻大清天子,重立明朝天子的意思。这时乾隆帝正四处搜寻叛逆的文字,那地方官也想讨皇帝好,因此特别注意。如今江苏巡抚见了这本诗集,便知道有了升官的路,当即把诗集献与皇上。圣旨下来,果然发掘徐家的坟墓,又斩徐述夔的脑袋;徐家子孙一律正法;徐家田产,赏给傅永佳。扬州知府谢启昆、江苏藩台陶易,说他是同党庇护,隐匿不报,一齐发充新疆效力。那江苏抚台果在升了两江总督。可怜徐述夔一家性命,都送在这两句诗上,你道凄惨不凄惨!说到傅永佳的告密,原和徐家有私怨的。
傅永佳的父亲做过一任御史,告老回家,他却极爱风流的。
那时东台地方有一个土娼,名叫小五子的,长得清艳淡雅。傅 绅士在她身上已经花了整万银子了,颇想娶她回去,做一个金屋姬人。谁知,那小五子却暗地里爱上了那徐述夔。这徐述夔当时在扬州府衙门里当幕友,年纪又轻,才学又好;后来调到江苏藩司里去,势力越发大了,便把小五子娶回家去,宠擅专房。此事给傅绅士知道了,气得他发昏章第十一。后来扬州府闹漕案件,傅绅士也在里面;徐述夔告密说,傅绅士主使抗漕。
公文下来,捉拿傅绅士。傅绅士上下行贿,才免了这场灾祸;但是家财也花尽了,人也气成病了。傅绅士临死的时候叮嘱他儿子傅永佳,务必要报了这个私仇。傅永佳留心多年,才得到这部《一柱楼诗稿》。害得徐家家破人亡;傅永佳又得了徐家的田产,他是何等快乐。
这时,皇上御驾已从杭州回来,船过扬州地方,又出了一桩离奇案件。原来扬州有一个富绅人家姓孙。那孙绅士已在五年前死了,那孙太太管教着两个女儿:大女儿名叫孙含芳,二女儿名叫孙漱芳,调理得好似月里嫦娥,流水仙子一般;知书识字,又做得一手好针线。含芳年纪十七岁,漱芳年纪十六岁。
扬州全城的人都知道孙家有这两个美人儿,谁不愿去娶她做媳妇?今天张家,明天李家,那说媒的人几乎把她家的门槛要踏断了。那孙太太是宠爱女儿的,诸事去问她女儿。谁知她女儿一口回绝,说到二十岁再提婚事,须得要拣一个才貌双全的郎君,才肯嫁他。她姐妹两人还有一个心愿,只因姐妹两人感情十分浓厚,今生今世不愿分离,要两人同嫁一个丈夫;倘不如她的心愿,情愿终身不嫁。她姐妹两人立了这个誓愿,叫她母亲如何知道。姐妹俩同住在一间河楼上,楼下一簇杨柳,遮着一个石埠,姐妹俩倦绣下楼,常常并肩儿坐在石埠上垂钓。这河面上十分清静,来往船只很少,因此她姐妹也不怕给人看了姿色去。 谁知这时,早有一个少年郎君在河对面饱看了美人了。那少年名顾少椿,也是绅宦人家,他父亲顾大椿,在京中做御史;母亲胡氏,在家里督率儿子读书。少椿的书房在楼下临河的,恰恰和孙家的妆楼相对。每逢含芳姐妹在石埠上垂钓,那少椿从窗棂里望去,好一副绿荫垂钓的仕女画儿。少椿到底害羞,天天看着,却不敢去惊动她;又因生性温柔,也不肯做这煞风景的事体。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对他母亲说知,托人去说媒,她姐妹两人依旧是一句老话,要到二十才嫁。少椿无可奈何,只得每天在窗棂中望望罢了。从此以后,书也无心读,饮食都无味,终日坐在书房中长吁短叹。母亲以为他在书房里用功,便也不去留心察看他。讲到那含芳姐妹两人,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