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4/4 页)
就来了乌山,一晃四年过去,今年是转业的第五年,陆铮,可算是纯而又纯的乌山本土干部。在乌山四套班子的正副职中,陆铮这样的本土派几乎便已经绝迹,更莫说,刚刚二十五岁的他是如此年轻了。
广宁的干部们后知后觉,事后再想想,陆书记被提拔也在情理之中,首先便是市里的统战部委实需要陆铮这样一个精通多国外语熟悉国外情况更和许多国际友人、港台侨胞、企业家拥有良好关系的领导来担纲;再一个,这次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风暴果然如陆书记所说,并没有动摇中央继续进行改革开放的决心,陆铮在市委、省委的多篇署名文章想来也引起了中央领导的注意,陆书记笔杆子硬、文章锦绣这是公认的,只是他并不怎么热衷于在理论杂志发表文章,这次牛刀小试,已经令人颇为惊艳。
虽然很大胆的提出党内应该进行姓社还是姓资的大讨论,不免为一些领导不喜,但同样的,也能获得一些引起共鸣的领导的垂青。
想来陆铮,不管在什么位置,都是很受争议的人物,将来如何,或许只有老天才知道。
总之现在,陆铮这个乌山本土干部的代表,已经成为乌山政治版图中最独特的一块拼图。
挟广宁、青龙两地之势进入乌山权力角逐场,陆铮此次再回乌山,同昔日在广宁黯然下野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广宁的干部,又如何不趁着陆铮还在广宁的最后几日来联络感情,进而表忠心靠拢之意?
历前后三任市委书记,只有陆铮,在乌山官场屹立不倒!
这样一位人物,如果成了对手,委实太过可怕!
送走了最后一拨客人,陆铮疲累的坐回了套房外间沙发上,默默闭目养神。
门铃再次响起,陆铮看看墙上的挂钟,随即起身去开门,门外,站的是县长王同迪。
只是王同迪脸上有些犹疑,不知道陆铮约自己这么晚,想谈什么。
陆铮将王同迪让到沙发上,给他开了瓶饮料,也不转弯抹角,说道:“我帮你争取了,从市里的反馈看,你任广宁县委书记的希望很大。”
王同迪一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
陆铮笑了笑道:“同迪,你的能力我是认可的,虽然咱俩搭班子期间有些不愉快,但人嘛,总会有磨合期,可惜的是咱俩搭班子时间太短,还没培养出太多的默契,我就要走了。不过我相信,你是接替我的最佳人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