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页)
追踪。”李世民作出了这一预见,主帅李建成和随军将官尚书萧蠫、上柱国屈突通、左元帅府长史刘文静、右元帅府长史殷开山都对此表示同意。于是义军在归途中设下了三面埋伏招待追兵。
不久隋将段达果然率一万多人从后面追了上来,到了三王陵,义军左有窦琮,右有桑显和,殿后有刘弘基,三面军队几乎同时杀出,把隋军主力包围起来,左冲右杀。段达大败,落荒而逃。李世民率义军乘胜追击,一路追赶到东都城下,耀武扬威了一番,城中人连箭都不敢朝下射,怕把虎狼似的义军惹毛了。事后检查战果,共斩杀了隋军人头四千多个,俘获隋军八千多名。
“这下东都城内该丧胆了,李密也不敢轻视咱们了吧!”李世民骑在白蹄乌上,含笑对屈突通说道。
“是啊,是啊。”老将军应和着,眼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几丝喜悦,又有几丝悲悯。他的两个儿子还在东都里面,叫他如何不揪心。
李建成和李世民在东征所占地盘新设置了新安、宜阳两个郡,令行军总管史万宝、盛彦师率兵镇宜阳,吕绍宗、任瑰率兵镇新安。其余大军继续西归。
东都城内越王杨侗号令出不了城门,经过这一次战败,人心更加动摇了。朝议郎段世弘等本来已在秘密和李建成、李世民的军队联系,想来个里应外合,现在义军已回,他们又派人和李密秘密联系上,约定在五月七日夜晚打开城门引瓦岗军入城。结果消息走露,越王杨侗命王世充将段世弘等全部抓捕斩杀。李密听说城中内应业已失手,非常遗憾地退了军。
五月六日,李建成和李世民率军回到长安。他们给丞相李渊带回了一个重大消息:太上皇杨广已在江都被骁果营发动叛乱杀害了。李渊大哭,几乎昏厥倒地,身旁大臣劝他节哀,他回答:“他毕竟做过我的主上,路远不能救他,又怎么不感到哀伤呢!”于是令长安官民为杨广发丧。
五月十四日,新皇帝杨侑将皇位禅让给唐王李渊,自己退居代王官邸。
五月二十日,唐王李渊即皇帝位于太极殿,下诏大赦天下,改隋义宁二年为唐武德元年。无论官人、百姓,一概赐爵一级。过去一年义师所到之处,免征税收三年。停用“郡”的称号,改称为“州”,“太守”改成称“剌史”。按五运推演,本朝天运为土德,因此以黄色为最尊贵。
随后,大唐皇帝李渊任命李世民为尚书令,裴寂为尚书右仆射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尚书左右仆射乃尚书令的副职,为尚书省实际负责政务者,掌统理六官、纲纪庶务,地位与中书、门下两省正职等,而实权尤重。唐初,尚书左仆射实为第一宰相,尚书右仆射实为第二宰相。纳言为门下省长官(又称侍中),内史令为中书省长官(又称中书令)。,刘文静为纳言,萧蠫、窦威同为内史令,屈突通为兵部尚书。数日后,又立李建成为唐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另封十几位宗亲为王。其余文武百官各有封赏。
当先帝杨广遇难的噩耗传到东都,越王杨侗哭得昏厥过去,将军王世充也哭得几次以头撞地,满面是血。多少日,东都到处都是泪水。五月二十四日,东都留守官员奉越王杨侗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本年为皇泰元年。追谥先帝杨广为“明皇帝”,庙号世祖,以段达为纳言、陈国公,王世充为纳言、郑国公,元文都为内史令、鲁国公,皇甫无逸为兵部尚书、杞国公,又以卢楚为内史令,郭文懿为内史侍郎,赵长文为黄门侍郎,共掌朝政,时人号“七贵”。皇泰主杨侗眉目如画,风姿端庄,为人温厚仁爱,东都的人们都说他有帝皇之风。
六月,宇文化及率领叛军走在通往东郡的大路上,数万铁骑卷起漫天的烟尘,铁骑之后却是几千辆吱吱呀呀的牛车,载着货物和红红绿绿的宫女在土路上颠簸,后面押阵的是庞大的步兵队伍。
现在宇文化及像皇帝一样占有着六宫的美女,对他的奉养奢华得同暴君杨广一样。每到宿营地,他在军门中向南坐着,如果有人向他汇报事情,他就沉默着,不说一句。回到住处的帐篷,他才把奏事的人交上来的文状打开,与唐奉义、牛方裕、薛世良、张恺等人一道商议,商定解决的方案,令文书记下作为指令发出去。
从江都出发时,叛军步兵走的是水路,骑兵沿江而上。到了彭城,水路不通,步兵上岸,又抢夺了百姓的牛车二千辆,用来装载宫人和珍宝。其余的戈甲器械,都交由军士们背上,路走得越久越让人感到沉重,军士们开始埋怨新的执事者。
司马德戡凭借杀帝之功获得了礼部尚书的职位,仍感到不满足,密谋着发动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